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育行走
《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三个问题思考

《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三个问题思考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18:27 被阅读0次

    1.为何有必要了解课程领域,说说你觉得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含义。

    课程的含义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生物课程等。这样狭义的课程就同教学科目(学科)成为同义语了。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对课程本质的深入研究,课程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已不仅仅指那些明确陈述的、外显的、正式的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即显性课程,也包括那些并非用言语陈述的潜隐的、非正式的、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内容,即隐性课程。课程不仅包括按课程表所组织起来的全部课内教学内容,而且也包括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各种课外教学内容;课程不仅局限于各种科目静态的集合,它还包括对学科教学顺序、进程、时限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所以,概括地说:课程就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由此可见,我认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是:

    第一,导向性

    课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在国家所设课程的导向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才能实现人才的发展,否则教育教学就漫无目的、毫无意义。

    第二,规范性

    有了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就避免了“随意性”,就能很规范地结合人才发展的需要从事活动,达成培养人全面发展。

    第三,限制性

    在教育教学开放的背景下,说“限制”教育本不太合理,但从设置课程的另一个作用来看,我认为限制性作用也未免偏离主题。

    所谓的“限制”是为了让活动更有意义地走上轨道,也就是说课程设置的内容、科目、学时等各项内容其实是以“限制”的方式指引教育教学者更好地达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当然,这里不包括一味的、一层不变的贯彻和执行,有所变化但百变不离“课程”大方向。

    2.大多数课程工作者是如何定义课程的,你呢?

    如上所说“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除了上述的“总和”性的所有有利于教育教学者的已经定性了的“课程”概念,从很狭窄的有利于我们学校本身发展的因地制宜这个层面看,我想说说课程的另外两个层面:

    第一,校本性课程

    二十四年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历经国家多次教育改革,“推卸责任”地讲:小学语文素养的不足,让我或者说我们初中语文教育者“束手无策”。

    恳请大家不妨想象一下:面对着全班平均分不到四十分的一群孩子,面对近一半的学生基本的识字都成问题。老师呢,手捧着课程教材、面对着各项活动,一切都是“严重缩水”。

    每每讨论的时候,很多心存善意的朋友鼓励到“从基础教起”“从孩子的需求教起”……

    这个时候我有想过:校本课程产生的极大必要性。又或者想“我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时效性。

    第二,生成性课程

    近十年的教学中,我很愧疚地讲: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达成。因为课间生成性问题太多。

    我有过非正式的调查:一是由于课程学习的“孤立”;二是偏远山区学校对非主科(通常指语文、数学之外)的忽视,导致学生升入初中“大脑一片空白”。

    有时我毫不客气地讲:课程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于这样的学生都得“从零开始”,细化的“生成性课程”开发和运用已经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3.对比国内和北欧,香港教育,给你哪些启示?

    初读徐莉老师的卓著《未来课程想象力》、订阅了她的专业课程(二十多讲,粗略听了一遍,有待再听并笔录),纵观北欧、香港教育,给我不少启示。

    第一,开放性对比

    我感觉北欧教育基本固定“不教什么”,教育教学随意性很强,这也就可以更好地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老师轻松,学生快乐。最典型的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就是玩,玩就是学。

    我不禁羡慕也“幻想”,如果我们偏远山区也能这样或者有条件这样,学生在意识不足、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厌学,辍学问题也就不会频频发生。

    而中国的“香港教育”则可谓制度化教育(中国大陆的我们也这样),他们追寻的或者说体现的是“不自由的自由。

    我想:不自由也就是一种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只有引导学生明晰是非,明确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

    而内地在这些方面似乎有所欠缺,值得向北欧和香港学习学习、借鉴借鉴。

    第二,内地众多不足想象

    (1)教育目的性太强

    因为目的性和攻击性太强,导致中国的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太累,有教不完的内容和做不完的作业。

    (2)差异性太大

    在轰轰烈烈的“义务教育均衡”行动下,地区差异仍然很大。从家长意识到学生行为和教育决策,不同地区差异突出,造成目标不一,任务艰巨。

    当然,国之莫大,差异在所难免。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的缩小差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三个问题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et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