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上次读完第5章的第3节。
回顾:第3节是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因果关系无处不在,但其实更多的是相关性而已
《为什么:因果关系的新科学》为我们提供更新的解读,因果关系可以是一个概率的。有些相关性是有意义的。因果关系其实是你的主观假设!数据是客观的,而人的观点是主观的, 相关性是客观的,因果是主观的。
真实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是错综复杂的,你根本就无法列举影响一个结果的所有可能缘故,你必须做出取舍。而只要你心念一动,你就必然是主观的。
因果关系只是我们回答问题的手段。
接下来看第4节相关命题
也就是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问题,在中学课本上就有,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会把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等同起来。而且有人做过主统计有70%以上的人分不清楚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区别。
每天都 有无数人因为t分不清原命题和逆命题而被他人左右,混淆原命题和逆命题,抹杀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广告设计者最常用、最舍不得放弃的手段——因为它很有效,正如之前的统计数据,至少对70%的人有效。
第5节 举证责任
谁主张,谁举证,不仅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惜大多数人并未在意。事实上不懂得举证责任就是一个思考 时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
举例:甲:有人能活200岁以上!
乙:扯淡,我还真没见过活过200岁以上的人。
甲:你没见过就没有呀!你必须找遍全世界才能证明确实没有!
这个例子里甲说有人曾活到过200岁,这个责任应该甲去找一个曾经活到过200岁的例子。而不是乙去证明地球上绝对没有200岁以上的人。
当然事实上,对立双方的举例难度 并非总是对称的。
首先,举证难度受举例人能力的影响。
其次,举证难度 受当时 所在社会的整体知识水平的影响。
当有一方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时候,讨论就没法正常进行下去了,他们的逻辑是既然 你无法证明我 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
很多人边举证责任这个概念都没有听说过,却可以仅凭潜意识就知道其中的难易之分。进而将其运用到狡辩之中。更可怜的是那些已经开始狡辩却不知的人却认为自己在上下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