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偶遇》,是一场偶遇。
尽管我每周三晚上都会听《偶遇鲁小胖》,但当两年来的信件被集结成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读的欲望。除了所有内容我都听过之外,还因为其中大部分的文字与爱情有关,而我并不喜欢有关爱情的话题。不过为了参加鲁豫的新书发布会和签售会,我还是买了一本。没想到,开篇第一句话,就刺了我一下。一丝微弱的痛感,夹杂着一些明媚的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蕴藏了巨大的能量。
“我就丧了,就不合群,就特无聊,就内心细腻而拧巴,那又怎样?”
鲁豫老师在给我的书签名,人真的超级好看超级好这句话,是鲁豫给一个女孩子的回信中写的。女孩是大二的学生,性格内向,在社交中并非主动型人格,自然与周围人有些疏远。她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想迎合别人去聚餐刷夜,仿佛不这样就违背了世俗的偏好。于是,她纠结,摇摆,痛苦。
鲁豫的回信中有这样一小段话:“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与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如果我们是‘怪异’的那一小部分人,就继续保持我们的怪异吧。我怎么那么烦全世界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所谓的正确的人设上狂奔呢?什么女汉子、直、二、不装……我就丧,就细腻,就拧巴、无趣,怎么了?”
这段话实实在在地戳中了我,因为它不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鲁豫确确实实会说的话。我,喜欢这种态度。当然,这与我不够牢固的价值体系、自我怀疑的讨好型人格有关。
在2017年,最让我不舒服的两句话是:“你看起来好乖,一点也不像‘90后’”“你怎么会因为小事犹豫,一点也不像白羊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话给我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竟然不停地在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世俗所公认的‘90后’怼天怼地的勇气以及张扬强势的性格”。我也羡慕气场爆棚的人,但我不是这样的人就应该为此痛苦自卑吗?被贴上“90后”的标签,就必须背负着标签所代表的一切关键词向前走吗?
当然不是。
我喜欢那句“找到和这个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在寻找的道路上,可以试图改变自己,可以持续修正自我的行为以变得让自己更满意,但是,无论这种方式怎样,都是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那又怎样”并非是去和世界抗衡,我想鲁豫也并非在宣扬一种“丧、无聊、拧巴”的价值观,这只是一种别自我怀疑、走自己的路的小傲娇的态度。
鲁豫老师给我的独家签名哈哈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朝着所谓政治正确的路走,比如外向性格是好的,适龄结婚是好的,宽容忍让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其实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好的。也就是,“不要只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要做你相信的正确的事,说你相信的正确的话。因为前者是为了迎合别人,后者才是忠于自己。”
迎合别人很简单,但看透内心并忠实于它,极其难。之前我会哭着喊着说生活如此多艰,但现在我却愈发明晰,生活可难可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不断压抑自己的冲动,为变成所谓的更好的人为自己缚上枷锁,自然不易。但枷锁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可大多数时候是被我们自己套在身上的。所以我羡慕一切倔强、率性的人,尊重并认可自己内心的人,真的很美。
按照我以前的阅读习惯,我并不认为《偶遇》会是我的评判体系里的好书,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适合所有人的书。但是,不够笃定、惯于自我打压的我确实从这位年龄恰好是我一倍的人拼尽多年经验所集成的语言里汲取了能量。
无论怎样,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无畏坚持着的人,真的很酷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