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正念百天打卡#41
练习内容: 一周正念反思
时长:20分钟左右
结果评估:这一周自己做了什么,哪些可以改进。如何改进。
打分: 7分
感受与好处:
每周末给自己发一封邮件,包含每个模块和单元至少10个问题的小测验。
大猫原来最喜欢考试的。尤其喜欢一问一答,自己编问题。上学的时候,老师带着复习,问题刚说前两个字,我就能直接把问题和答案全抢着说出来。以前从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那么让人讨厌。。。
所以说,出来混,迟早要还。这不,忽然就一落千丈成了学渣,早就找不回当年那种对学习单纯美好的激情热爱,那种全身心的投入:
早上一睁眼跳入脑海的是一种新想到的数学解题法;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背这一篇,就是我的“一分钟沙漏计时”,不用闹表。
唉,那个单纯而美好的年代。。。
===============================
上次说到data is profoundly stupid. 为啥?
对未来的预测不仅仅体现着我们对深层因果关系的理解, 更是一种对过去既定历史事实的承认,一种带有严肃“责任心”的勇气。有了“非事实”这个模型工具,我们可以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干预,提前做出预测,提前改变可能的事实。或者说,我们可以提前做出一个,和我们习惯性,天性的行为不同的“人工干预下的事实”。
举个例子,现在的所谓大数据分析其实仍是非常愚蠢的。因为模型只是“线性”的根据事实的数据来推测人类下一步的行为。但其实对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其根本的因果关系完全不懂:一个男人买了女式包,既可能是送给妈妈,女朋友,也可能送给公司领导,或者好闺蜜,或者,他自己就是一个gay。
大数据无法告诉你这些,或者,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建立更准确的模型。
“非事实”的智慧在于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没有买这个女式包,会怎样?他还会花这笔钱吗?他会买其他女式包吗?
他可能不会花钱,他可能买了一个完全不搭的商品。人在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既可以理解,又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精准的推测,但所谓的人工智能呢?
它嘛而都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