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产品BA相关两周读完一本书
如何通过深度思考克服常见9大思维定式

如何通过深度思考克服常见9大思维定式

作者: 颜小婧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1:35 被阅读14次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在面对问题、选择的时候,都会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凭借直觉。

    比如,你在饭店点菜的时候,点什么菜,其实是会想一想的,而不是看到什么点什么。
    比如,你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的时候,肯定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

    但是,“想”和“思考”,其实是两回事。

    思考更强调的是一种思维的探索活动,而正是这种主动的活动将人与人区分开来。

    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之间并没有极大的差异,然而能够取得成果的人和无法取得成果的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通常取得成果的人思考问题很深入,所以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恰当的决定。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我们以为自己思考了,但是其实并不深入,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受限于没有意识到的思维定式,仅仅从表象去进行想一想,以为自己得到了答案,却没有进行深度思考。

    可以说,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进行深度思考。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思维定式的局限,是否可以通过深度思考来克服呢?
    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9大思维定式以及如何用深度思考这个武器来克服吧!

    01 因果倒置

    不理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反而以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这种因果倒置的思维定式简单且大肆蔓延,是最常见的思维定式。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在《学会提问》中就提过,因果谬误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思维偏差。

    举个栗子,这样一个推论:“因为小明英语很好,所以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从一个表象,“稍微”想一下,得出一个结论。
    但是,如果你进行深度思考,会发现“英语很好”和“学习能力很强”的因果关系被倒置了,可能是因为小明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他的英语也就学的很好。

    所以,当我们被问到“为什么”的问题,在脱口而出之前,请先思考一下“这个答案是表象吗?”

    单纯以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无非是掩盖了隐于现象背后的本质。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02 满足于普通解

    在《精进》一书中,作者曾经说过,我们很多人都很容易满足普通解,而不去寻找最优解。

    就好像我们想要找个饭店吃饭,你很少会把一条小吃街都逛完了再决定吃哪家,而是看到大致符合条件的就进去吃了。

    当我们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处于这样的状态。
    比如,想要去减肥,知道要少吃多动。
    但是具体要怎么少吃,怎么多动却没有进行过深度的思考。

    这样想一想,是很难去解决问题的。

    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的是,当下的情况与其他情况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因素。
    你需要寻找的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最优解,而不是可以应用到任何条件下的普通解。

    比如,我现在预算有限,所以我只能选择一些小饭店解决我的吃饭问题,而不是去考虑口味和环境等。

    03 依赖框架

    近些年来,市面上的方法论书籍非常多。
    教你怎么管理时间的,教你怎么读书的,教你怎么做竞争分析的……
    这些方法论一般都会有一些步骤的罗列,第一步要准备什么,第二步要实施什么,第三步要……
    而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照搬方法论去做了,却不见得能起到传说中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方法论给你的是一个框架,而人们很习惯于“填空”,总觉得我把这些空白都填满了,意味着我思考过了,自然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了。

    但是,不去深究这个框架背后的意义,只满足于“填空”,是不可能得到结果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SWOT分析模型,以前我们经常拿这个来做竞争对手分析。
    而如果你仅仅去把S、W、O、T这四个象限填满就万事大吉了吗?
    深度思考会督促你去思考造成当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未来应该怎么做等等,这才是使用模型框架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们在使用了一种方法论框架后,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接下来怎么办之类的更深入的问题。
    而不是停留在把所有的空白填满的满足感中。

    04 标签效应

    《深度思考法》一书中称标签效应为“范围适应”,我觉得叫做标签效应等合适。
    我们很容易去给一个人贴上片面的标签。

    比如,有不少人觉得只要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修养和素质一定就高。
    有人会觉得因为小美是女孩子,所以理科成绩不好是正常的。

    我们在给人贴标签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基于一些传言、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立即贴个标签,下个定论。

    要知道标签并不会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解答。

    所以当你非常笃定的给一个人下定论或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此肯定,是否不知不觉的给这个人贴上了标签?

    05 思考止于关键词

    很多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但是却因为发现了一些关键词就打住了,不再继续思考了。

    这种现象挺常见的。
    比如,我们发现公司的职责定义的不清晰,产生了一些扯皮、撕逼的现象时,我们会想应该清晰的定义流程,明确各角色分工,可以使用Agile的流程和角色。
    而我们并没有去深度思考,为什么要用Agile,怎么用,是否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是否会有什么风险。
    甚至都没有去思考,Agile到底是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有意义的是为找到关键词而进行探索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关键词。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06 执着于初步假设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非常清晰的描述了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对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力。

    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会基于一些隐形的假设,有的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比如,我最近在跟的一个项目,其中有一个功能是维护城市信息。
    在具体解决方案设计的时候,我们给城市名称预留了100个字符的长度,心里想着怎么都不会有什么城市的名字会超过100个字符吧。
    系统上线后,我们发现用户是很“任性”,他们直接把地址填写在了城市名称中。
    100个字符?呵呵,200个都不见得够用。
    我犯的错误在于假设用户会“乖乖的”按部就班的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去使用系统,基于这样的假设做出的设计在面对假设不成立的情况时,就会有种从底层会摧毁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思维定式,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得出结论后再去思考一下假设是否成立,是否随着信息的收集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调整了假设后,再去进行一轮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方案。

    07 忘却思考的初衷

    过于沉迷于工作,而忘记了本来的目的。

    比如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本来是想着要搞清楚某个问题,但是却因为书中的大量信息而迷失其中,忘记了自己的目的。
    比如,我们本来是想评审一下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业务需求,不知不觉的却陷入了技术细节的讨论,而让整个会议的重心偏离了初衷。

    所以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思考的初衷是什么,期望达到的成果是什么不要迷失其中。

    08 偏重过程

    我记得以前公司的项目经理问我,需求调研进行的怎么样了?
    我当时回答说,这个星期约了3个部门访谈,下个星期计划约剩下的4个部门。
    这就是明显的偏重过程的回答,其实我这个回答就没有经过思考。

    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做出的回答才是言之有物的。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同样是这样的问题,其实如果你的回答是:正在按照计划进行,目前的需求产品通过简单的配置都能满足。

    09 失去独立思维

    所谓失去独立思维,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懒得思考,而更多的引来与他人的想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这种情况在读书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你的思维会被作者带着跑,如果你自己再没有进行一定的批判性思考,那么很自然的会相信自己所读到的内容。

    在《学会提问》中,针对这种思维定式特别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简单说来就是在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论点和相关的论据后,客观的思考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是否有一些混淆视听的情况。

    而我们通过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深度思考,而不至于人云亦云。

    比如,以前看过一本书把敏捷流程夸到天上去了。
    但是敏捷真的有所说的那么好吗?适合所有的项目吗?
    不见得。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兰姆

    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深度思考都是为了能够独立思考,而不会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乌合之众。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各种新闻满天飞的时代,如何过滤、辨伪、如何深度思考就特别重要了。

    《思考,快与慢》中说明了我们的系统1和系统2的运转方式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思维定式,这样的思维定式是正常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经常陷入的思维定式有哪些。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陷入至少2种思维定式。

    但是在知道这些思维定式后,在做一些重要的分析、决策和判断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深度思考,克服上面说到的这些思维定式,让我们不要辜负作为一个人特有的能力。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通过深度思考克服常见9大思维定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j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