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具书:《摄影笔记》

工具书:《摄影笔记》

作者: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09:12 被阅读0次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 ⭐️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摄影的含义
  • 镜头种类
  • 焦距
  • 最大光圈
  • 曝光
  • 景深、背景虚化、高速快门
  • 构图

摄影的含义

其实摄影和绘画、文字、音乐一样,都是一个载体,一个将创作者的思想或意图传达给读者(观众、听众)的载体。简单地说就是,此时此刻我看到了某个场景,我心生感触,然后将其拍摄下来。等你看到我拍摄的这张照片时,你也会有我当时的感触。

如果我们将摄影和写作做一个类比。“到达并发现某个场景”相当于“找到某个小说题材”;“熟练操作相机”相当于“会写字会组词会造句”;而“用自己的摄影技术将这个场景尽可能地表达好”则相当于“文笔流畅,辞藻优美,文章扣人心弦”。

让画面中非主体的其他内容尽量只发挥到衬托、烘托的效果,就足够了。不能让背景抓了主体的眼球,而且对于与画面主题表现无关的背景,一概“简化”掉。

拍摄了三张,前两张都是接吻,缺少了温存的眼神。第三张就是上图,是接完吻后温存的一刻。

我想表达什么主题?
这张照片的主题就是我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馨的一刻。
照片有没有被突出的主体?
表达这个主题的主体就是这对恋人。画面里除了这对恋人几乎都是模糊的,同时我将主体——这对恋人放在画面左侧1/3处,这符合构图的视觉中心的原则,会让人更容易看到主体。

哪些景对于画面主题有帮助?主体怎么样会被突出?取什么景能让背景更简洁?这个画面主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影调?主体的曝光如何保证?我们要不要虚实结合?对焦对在哪里?我们是选用浅景深还是超焦距?我们需要高速快门凝固瞬间还是慢门拉线?这个场景适合三分法还是居中构图法?等等。

单反相机工作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光线一分为二,一束光在反光镜上通过对焦机构进入五棱镜,之后再通过五棱镜到目镜里。通过光学取景器,可以取景、构图、对焦。另一束光传递到感应器,用于识别场景、测光和设定白平衡。按下快门时,反光镜抬起,快门帘打开,全部光线落在电子感光器上,被影像处理器处理后传输到储存卡中记录下来。

单反相机有三大特点,拥有大面积电子传感器、可更换镜头和优异的机身性能。大面积传感器是高画质的保证,可更换镜头方便摄影师选取不同镜头应对不同的拍摄题材,而优异的机身性能能够帮助摄影师抓住任何精彩瞬间。这三大特点也是专业摄影师都愿意选择单反相机的原因。

无反相机又被称为微单或者单电,与单反相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无反相机取消了单反相机的反光镜,直接通过传感器电子取景。无反相机工作时,光线通过镜头落在电子感光元件上,被影像处理器处理后传输到储存卡中记录下来。与单反相机不同的是取景方式,无反相机没有反光镜,所以取景也是通过电子感光元件——传感器取景,图像最终呈现在电子取景器(EVF)或者液晶屏上,这一点就好像数码单反相机使用实时取景一样。因为没有了单反相机中的反光镜,所以无反相机的体积相比单反相机来说小巧很多。这避免了单反相机最大的弊端——太大太重。因为采用电子取景,目前无反相机的耗电量很难和单反媲美,机身性能目前也不如单反相机,加上电子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相比也是各有利弊,所以在一些专业领域中无反相机暂时还无法取代单反的地位。不过大多数摄影师已经完全可以用无反相机满足自己的拍摄需要了。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感光机构由胶卷变成了传感器,传感器尺寸更是五花八门。在刚刚进入数码时代的时候,相机厂商们都想做拥有35mm胶片大小传感器的单反相机,也就是36mm×24mm传感器,这个尺寸被大家称为35mm全画幅。


镜头种类

EF表示EOS相机卡口的镜头。其他的还有EF-S只适用于佳能APS-C画幅EOS相机的镜头;MP-E放大倍率在1倍以上的微距摄影镜头;TS-E移轴镜头。

L表示佳能的专业级镜头,同时镜头前端也会有红圈。IS表示具有防抖功能。USM表示具有超声波马达。II表示这是这个镜头的第二代产品。

其他的还有鱼眼表示为鱼眼镜头;Macro表示为微距镜头;DO表示含有衍射镜片的镜头,同时镜头前端会有绿圈表示,等等。

AF表示自动对焦镜头。-S表示具有超声波马达。

G表示只能通过机身控制光圈的镜头。ED表示含有ED镜片。VR表示具有防抖技术。其他还有DX,表示只能适用于APS-C画幅机身的镜头。

f/E表示索尼全画幅微单镜头。E表示索尼APS-C画幅微单镜头。

ZA表示这是蔡司为索尼α系统生产的镜头。如果是G则表示这是索尼自产的G镜头。OSS表示拥有光学防抖功能。


焦距

70-200mm表示这是一个广角端为70mm,长焦端为200mm的变焦镜头。如果只有一个数值那么就是定焦镜头。

每个镜头都有各自的焦距,焦距不同拍摄范围也不同。简单地说,焦距越短(数字越小),视角越大,拍摄画面所能容纳的范围就越广,但是单个景物在画面中会很小;焦距越长(数字越大),视角越小,拍摄画面所能容纳的范围就越窄,但是单个景物会被放得很大,类似于望远镜。

因为不同的焦距拥有不同的视角,所以在拍摄一些题材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加适宜的视角,更加适宜的焦距。

超广角一般指的是24mm以下的焦距,因为视角大,所以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啊,风景啊,都是可以的。因为往往可以离很近拍摄,所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很适合新闻摄影拍摄。

24mm和28mm。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广角焦距,主要就是用来拍摄风景。当然拍摄到此一游照也是很好的。

35mm。有人说这是大师的焦距,也被称为人文眼。简单地说就是拍摄人文最好的焦距。

50mm。这被称为标准镜头,拍摄人文、人像都是很好的,也是大师的焦距。

85mm。这是一个拍摄人像的焦距。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的画面裁切能力,还能保持和模特之间适当的交流距离。主要用于模特大头照或者特写。

标准变焦镜头。基本上就是你日常挂机的镜头。适合的题材很广,所以所有相机厂商推荐的套机里面的镜头都是处在这个焦距范围内的。

100mm。这个焦距集中了最热门的一些微距镜头。

135mm。也是拍摄人像的焦距,就是需要离人远一点。所以适合拍摄人物特写,如果要拍全身像,可能就要离人物很远了,这样会妨碍 交流。

200mm和300mm。这就算是长焦了,拍摄远处的景物啊,鸟类啊,荷花啊,运动啊,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照得到了。同时也有不少用这个拍摄人像的,因为大光圈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强烈。

全画幅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就是1.0,就是实际焦距多少,等效焦距就是多少。

APS-C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等),或者1.6(佳能),实际焦距乘以1.5或者1.6就是他们镜头的等效焦距。

24mm f/1.4拍摄距离非常短,有强烈的透视感。所以我们会发现模特有“大鼻子”的情况出现。35mm f/1.4拍摄距离很短,所以也有很强的透视感。这时还是能看到人物的面部有些夸张。所以这个焦距如果拍摄大半身人像或者全身人像还是可以的。50mm f/1.4拍摄距离适中,透视感没有那么强,人的样子也像我们平时人眼看到的样子了。所以这个焦距适合拍半身人像。85mm f/1.4人物会稍稍显得“平面化”,表现出来的就是拍摄半身人物的时候显得人有点胖。但是这个焦距虚化效果特别好,适合拍大头照人像或者局部特写。一对比你就会发现,对于拍摄半身人像,24mm把姑娘脸都拍变形了,而50mm、85mm就很好,背景虚化效果也特别明显。同时超过50mm你会发现姑娘又会显得胖,因为透视效果的原因,人脸显得扁平了。拍摄特写或者大头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85mm;半身像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50mm镜头拍摄;至于全身像,我们可以选择35mm或者24mm;如果你想拍那种特别夸张的大长腿,你还可以用超广角拍摄,因为要离得特别近。

很多人在使用广角镜头尤其是超广角镜头的时候,会说镜头的畸变效果很夸张。比如在从低角度用超广角镜头很近地拍摄模特的时候,我们能看到非常夸张的大长腿。或者我们在用超广角镜头收一个大场景的时候,本来四四方方的建筑,却变成了梯形。但这个和畸变没有关系。在我们低角度用超广角镜头拍模特时,也是因为模特的腿离我们近,头和上身离我们远,才使模特的腿看起来特别长(其实也会变粗)。所以这也是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并非畸变。

用广角拍摄的时候,你会发现画面的立体感很强,画面也很有纵深感。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透视感太强烈了,拍摄人的时候会出现大鼻子的情况;而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会让人面部比较平(非不立体),也会显得脸小。这主要就是因为我们要将人物在画面中拍摄到同样的大小,采用不同焦距时,拍摄距离不同造成的透视效果不同。


最大光圈

光圈是表示镜头明亮程度的参数。f/2.8表示这支镜头全焦段的最大光圈是恒定的2.8。有的镜头会有两个数值,分别表示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最大光圈表示在这个焦距的时候你可以使用的光圈最大有多大,如果想缩小光圈,自然也是可以的。

口头上的光圈越大,数值f/越小。问到光圈是多少,一般就是问数值是多少。简单地说就是,f/2.8要大于f/4要大于f/5.6要大于f/8。

大光圈的镜头,通光速率快,明亮,有利于摄影师取景和相机对焦。同时同样焦距下大光圈镜头的孔径大,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孔径越小,焦点所在平面以外的成像越清晰,孔径越大,焦点所在平面以外的成像越模糊。其实这里说的模糊就是通常所说的背景虚化。在这里我们只要记住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镜头的通光能力越强,这支镜头往往也越好。

取景、曝光、虚实和构图是帮助我们拍摄好照片的四个重要的手法。


取景

这张照片拍摄的主题呢就是日出。主体呢,就是太阳和下面山头上的人。但是我们会发现太阳虽然能够让我们一眼就看到,但是还是不足够大。同时,那个人实在是太小了,让人很难看到。此外,画面上天空没有特别多细节,地面景物呈剪影黑色的区域也比较多。所以天空和地面还有很多可以裁切的空间。

这张照片是用200mm的焦距拍摄的,如果我们使用400mm焦距就能将画面进行很好的裁切。如果我们选择使用400mm可以将主体太阳和人放大,让主体更加吸引人注意。同时我们也切掉了很多与主题无关的空白的天空和死黑的地面。这样我们仅仅是通过增加焦距,缩小了取景范围,就达到了明确主题、突出主体和简化画面的目的。要知道,裁切是最好的简化方法。

这张照片拍摄于秋天的内蒙古草原。很想表达出秋天草原苍茫的感觉,以及人与自然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取景范围,人虽然很明显,但是显然没有达到那种人融在自然之中,以及大草原苍茫的感觉。

对于改变取景范围,我们可以使用变焦镜头变焦来达到,也可以选择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来实现。当然,如果你镜头焦段有限,那么就只能“变焦靠走”了。

那么不如蹲下,采取比较低的机位,换一个取景角度,这样拍摄出的画面就会干净很多。

如果拍摄角度是仰拍,女孩子下巴离相机较近,近大远小,就会变成一张冬瓜脸。如果相机从上面俯拍,女孩子下巴离相机较远,就会变成一张瓜子脸。


曝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世间万物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极白和极黑分别位于光谱的两端,在极白和极黑中间的灰色实际上反射了18%的入射光。但并不是说中间调的照片一定是灰蒙蒙的,蓝天白云,绿草林荫,姹紫嫣红一般都是中间调。

曝光补偿的意思就是,相机给你的曝光就是中间调的,你拍的东西亮呢,就往亮了补偿补偿。你拍的东西暗呢,就往暗了补偿补偿。中间调就不补偿。相机中信息窗或者取影框里的这个曝光补偿标尺显示的就是你照片的影调。

中间调=18%灰=0EV。当照片亮度提升到18%灰的2倍的时候,就是+1EV,如果是减暗到18%灰的亮度的1/2时,就是-1EV。每一个EV的亮度差就是2倍的关系。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相机判断影调就是靠测光的,所以测光不可靠的话,曝光就很难保证准确。

最智能测光方式(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等)。

在程序曝光(P挡)、光圈优先(A挡、Av挡)、快门优先模式(S挡、Tv挡)时,按下曝光补偿按钮(对角线半黑半白的方形标识,内有“+”和“-”号)就可以调节曝光补偿了。能够调节曝光补偿是P挡与AUTO挡(自动挡)最大的区别。也是在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可以直接控制照片影调的唯一手段。

我们将相机调节到P挡、A挡(Av挡)或者S挡(Tv挡)。然后将曝光补偿调节分别至-4EV、-3EV、-2EV、-1EV、0EV、1EV、2EV、3EV、4EV。看看同一个场景在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变化。

在我们拍摄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场景调节适当的曝光补偿,就是控制影调的方式。通过控制影调,来达到我们希望的明暗效果,以表达我们的拍摄意图,这就是曝光的核心思想。

ISO值越高,感光器对光线越敏感。如果在自然光下并且不借助闪光灯和反光板,我们几乎无法改变环境光。绝大多数情况下,控制曝光量我们只能通过改变镜头光圈、改变快门时间和改变感光度来实现。所以对于摄影师来说,控制照片的亮度,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控制快门、光圈和感光度。

这三要素就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在不同环境中,摄影师通过控制光圈大小、快门快慢和感光度的高低来控制一张照片的明暗程度。

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以f/1.0为标准,每挡1.4倍递进或者递减,很好记。一般来说,光圈比f/2.8大的就算大光圈了(f/1、 f/1.4、 f/2 、f/2.8),光圈比f/8小的就算小光圈了(f/8 、f/11、 f/16、 f/22 、f/32)。

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简称。每一挡快门之间都是2倍的关系,快门每调慢一挡曝光量就变为原来的2倍。以1秒为标准,每挡2倍递进或者递减。一般来说,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门。比1/60秒慢的就是低速快门。

每一挡ISO值基本都是2倍的关系,也就是说ISO值每提升一挡,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变为上一挡的2倍,每提升一挡感光度,达到同样照片影调的曝光量只需要之前的一半即可。照片的噪点越多,所以看起来也越粗糙。细腻照片看起来更好,所以在拍照时摄影师都尽量选择较低的感光度。

Av、A挡 光圈优先
Tv、S挡 快门优先
M手动(手动控制光圈、快门)
当相机处于M挡时,摄影师手动设定光圈值和快门。设定之后,相机信息窗会显示曝光补偿的标尺,以提示目前的影调。

比如,当摄影师将快门速度设定为1/4秒,光圈为f/4.0时,曝光补偿标尺显示为-1EV。如果我们要一张正常曝光(0EV)的作品,我们可以调慢一挡快门,或者加大一挡光圈。如1/4秒f/2.8或者1/2秒f/4.0,都可以得到0EV。

单是相机换一个角度,也会因为镜头里的被摄物反光率不同而面对不同的环境光。所以在我们设定好快门和光圈之后,对着天空是一个影调,对着大地可能又是另一个影调。这样在用M挡拍摄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摄影主体的不断变化而一直在每次按下快门前重新设定光圈和快门。

光圈优先:摄影师设定影调(曝光补偿)和光圈,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

TV S挡快门优先:摄影师设定影调(曝光补偿)和快门,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

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都有设定影调的特点。多数场景,我们不需要改变影调,而且需要相对固定的光圈值和快门,所以用A挡或S挡的拍摄我们只要构图之后按快门就可以了,这样不管场景怎么变化也都可以随时捕捉。

光圈优先

首先在模式转盘调整到光圈优先,即A挡。专业单反一般是按钮+拨轮的操作方法。调整影调的方法是拨动辅拨轮直接调节曝光补偿。调整光圈的方法是拨动主拨轮,如果只有一个拨轮就只拨动拨轮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在拍摄人像时,大光圈可以获得浅景深,虚化掉背景,将主体人物从复杂的背景中剥离出来。比如拍摄一些风景照时,广角加小光圈可以获得深景深,使得远近的景物都清晰。这种方法被称为超焦距摄影。

实际上,多数时候摄影师都是通过控制光圈来实现创作意图的,所以很多从事新闻行业的摄影师都常用光圈优先模式。因为无需过多操作,同时对于创作意图能够有效控制,也应该是初学者最常用的模式。

快门优先

用快门优先模式,一般都是画面中有移动物体的时候。首先在模式转盘调整到快门优先,即S挡(佳能为Tv挡) 使用快门优先,往往会在拍摄一张或一组照片后,查看一下效果,继续预估准确快门值并重新调整快门,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控制快门,我们可以调节到高速快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凝固一个动感的瞬间。

在拍摄奥运会场地自行车比赛时,为了突出动感的效果,决定使用追随的拍摄手法,这就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从而将背景拖拉成径向模糊的效果,使照片极具动感。这张照片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将快门值定在1/15秒。

手动模式

使用M挡手动曝光的情况一般比较特殊,比如,使用闪光灯的时候,拍摄月亮、星空等曝光补偿调整超出调节范围的时候,环境光一直在改变测光不准确的时候,等等。你会发现使用M挡手动曝光情况都是你无法使用相机测光的时候。往往在你无法使用相机测光的时候,才用M挡。

调整快门速度用主拨轮,调整光圈值用辅拨轮。拍摄满月其实需要非常低的影调,曝光补偿往往要比-5EV更加低。这时候如果你用A挡或者S挡拍摄已经无法调节到那么低的曝光补偿了。所以只能选择用M挡。同时,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天气条件好,满月的亮度可以说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几乎可以用不变的参数来拍摄月亮:ISO 200、f/5.6、1/500s。这样的曝光参数甚至不需要三脚架,手持就能拍摄。

舞台上灯光闪耀,五颜六色的灯光并不是很好的拍摄条件。幸好有时不时出现的白光,这是能够拍摄出正常肤色的时机。除此之外,拍摄的困难还体现在曝光上面。因为灯光闪耀,所以相机的测光数据一直在变,这时候拍摄的话,很可能你用的是上一瞬间的测光参数,拍摄到的却是下一个瞬间的光线。这样曝光是很难准确的。我选择使用M挡曝光。根据相机在白光瞬间的曝光参数,手动设置曝光参数。因为舞台比较暗,根据白加黑减,我又适当在原参数的基础上减了-2/3挡曝光。当白光再次亮起时,我拍下了这张。在这种场景时,M挡可以让我们的曝光更加稳定。

1.环境光频繁变化的时候。因为你拍摄的那一刻可能光线和你测光时的光线不同了。所以使用M挡根据经验可能更准。

2.使用闪光灯的时候。拍摄时与测光的光线完全不同了,因为测光的时候你的闪光灯不会闪,但是拍摄的时候闪光灯会闪。所以根据闪光灯的功率算一算使用什么光圈和ISO就行了,快门速度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3.超过曝光补偿调节范围的时候。一般来说相机调节曝光补偿在±3EV,高级一点的±5EV。如果需要更过曝或者更欠曝,那就需要M挡来调节了。

4.固定的曝光参数。拍摄很多自然场景的时候,曝光参数是固定的。比如满月,我拍摄满月的曝光参数就是1/500秒(不需要三脚架了)、f/5.6、ISO 200。稍稍能把月亮拍得白一点。拍摄银河的话就用30秒,f/2.8, ISO 3200。

侧逆光

侧光一般用在人物摄影的造型上。相比顺光会将人物拍成“大白脸”,侧光能够让人物的面部呈现立体效果。

如果使用顺光拍摄,也许我会将这个摩挲汉子拍得细皮嫩肉。所以选择侧光拍摄,一方面表现出皮肤的质感,另一方面侧光也更容易刻画出面部的棱角,使得面部非常立体。

90°侧光是用来强调明暗对比的特殊光线。被摄体一面处于强光中,另一面则完全处于阴影中。最适合用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质感。

使用逆光拍摄的时候,往往会有雾蒙蒙的感觉,并形成暖色调。这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日系的拍法,也很符合非主流的口味。但是这样子的光会形成一层浓重的光雾,显得照片非常不通透。降低影调,可以让这种光雾消散。

AWB就是AUTO WHITE BALANCE,自动白平衡。相机会根据环境判断在这个场景中对环境色温大概做一个判断,然后自动设定色温,尽量将白色还原成白色。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自然光色温很高,颜色冷艳迷人,但是光线强度很低,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我想这种光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即将开始的黎明的一种希望吧。

当你拍摄的主体景物好的时候,耶稣光的出现能够帮你烘托氛围,锦上添花。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拍摄的。当时从一个窗户正好射进来耶稣光,在教堂里拍摄这样的光确实很恰当。

这个图就是两盏45°侧光分别放置于一左一右的效果。两盏灯的强度一样。如果再加上背景光,就是目前大多数影室的布光方法。这种布光法光线均匀,能完整表现出人物面部。非常适用于证件照的拍摄。

相机正对着人物。三盏灯光,在右侧45°的就是主光,强度最强。在相机边也就是人物正面的光是辅光,强度弱一些。人物后面的灯光就是背景光,目的就是把背景照亮。

如果你希望拍摄高调作品,就将调节曝光补偿向“正数”的方向调节。正数越大,照片也就越亮。如果你希望拍摄低调作品,就将调节曝光补偿向“负数”的方向调节,负数的绝对值越大,照片也就越暗。如果想要一幅中间调的作品,那么保持曝光补偿为0就可以了。

选择什么影调要符合你照片的主题,比如欢快的、年轻的、明艳的题材,可以尝试用高调来表现。如果准备拍摄压抑的、失望的、衰老的题材,可以选择用低调来表现。

只是HDR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拍摄技巧,是靠软件达到的。原理很简单:一个场景,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把亮的暗的都照顾到,都拍出细节。然后合成为一张。我们可以利用相机的包围曝光拍摄一张“欠曝”的、一张“正常”的、还有一张“过曝”的照片。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的HDR功能将这三张合成起来。亮部区域,就取“欠曝”的一张。普通区域,就取“正常”的一张。暗部区域,就取“过曝”的一张。最终得到一张方方面面都细节丰富的照片,这样反差自然被降低了。

光绘

我们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在白纸上绘制我们想要的画面。如果我们在某个位置颜色一直叠加,这个地方最终会变成黑色,不管你再涂抹什么颜色都不会改变。所以如果一张照片你曝光欠曝了,也许通过后期还能挽救。画质会差,但是好在还是可以挽救的。但是一旦过曝了,很多区域变成了白色,你就永远不能将这个区域进行改变了。也许一张照片就废掉了。

我们常见的光绘照片都是在暗光环境中拍摄的。而我们的画笔往往就是某个发光的物体,可以是焰火、可以是手机屏幕、可以是手电筒,等等。光绘需要在暗光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因为环境光暗,所以画面成曝光不足的低影调状态。同时在长时间曝光的这段时间内,拍摄者或者其助手利用发光物在环境中描绘既定的图案,这时发光物发出的光线就会留在画面中,形成光绘。

曝光时间主要是以你能从容完成光绘动作为宜。曝光时间的长短主要和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就是环境光线的亮暗,一般都找比较暗的。感光度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光圈基本也就定了。


景深、背景虚化、高速快门

景深指的就是当你对焦在某一点上,除了这个点清楚以外,在这个点前后还有一段清晰成像的范围。焦平面前面的叫前景深,后面的叫后景深。相机离拍摄主体越近,景深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就越明显。对于大光圈能够产生虚化效果。

焦距短就是广角,焦距长就是长焦。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焦距越长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其实拍摄人像的时候,选择中长焦是比较好的。为什么不说焦距越长越好,太长的焦距你得离得多远拍啊,你和模特交流的时候都得靠喊:“喂~姑娘,给个眼神!喂~姑娘,转一转!”所以拍摄背景虚化效果只要记住,来个中长焦,有大光圈的,基本就妥妥的了。

高速快门的一个作用就是凝固瞬间。在拍摄主体高速运动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快的曝光时间才能凝固住主体的动作。所以我选择了1/2500秒的高速快门来凝固滑雪这个动作。

这张照片是两支海鸥擦肩而过的一瞬,尽管大家没有在现场,也能感受到这一刻肯定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如果我们用一个慢速快门,显然两只海鸥就都虚了。所以我采用了1/2500秒的曝光时间才凝固住了这个瞬间。

高速快门留给你的是某一个时间点,而慢速快门记录的则是一个时间段。设想一下,一张照片里记录下一串瞬间也是很浪漫的事儿。慢门可以将画面中动态的物体记录下来,这是一个由点到线的过程。

拍这个照片的时候我将相机固定在桥头,然后定了一个15秒的曝光时间。本来打算拍摄摩天轮的旋转,结果看到远处漂来了一艘游船,于是船上的灯光也被记录了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城市道路的车灯轨迹,可以在晴朗的野外拍摄星轨。还可以在清晨或者日落时分将海水拍得雾化。当然,让瀑布变成水线也是可以的。拍摄这种固定场景的慢门照片的时候,最好带上三脚架,因为你的手是绝对无法端稳的。


构图

新手在刚刚端起相机的时候都会采用居中法构图。这是拍摄者的生理第一反应,就像给你一张纸,让你写一个毛笔大字,你往往会写在正中间。居中构图时往往你有一个大主体,或者你的主体是对称的,要让他们的对称线居中,这样的构图可以让整个画面显得均衡。

当画面中的主要线条汇聚到一点时,很容易被人眼捕捉到。三分法构图是利用人关注的习惯来将主体摆放在人眼会关注的地方。如果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汇聚,尽量将主体放在线条的汇聚点上。

这个画面中一半是冰,一半是鱼,分界线就是画面的对角线。实际上对角线和照片的两个边也形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所以看起来很稳定。

日出日落的时候色温低,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同时这一阶段色温变化快,天空的色彩比较丰富。如果天上再有云,那种旖旎的美感啊,实在是溢于言表。适当调节白平衡,还能够表现出紫色、古铜色等其他非常美妙的色彩。

在这样宏大的天主教大教堂里,我能感觉到的就是神圣与安详。这样的氛围一直萦绕在我周围。我拍摄了一些教徒的祷告,但是似乎无法折射出当时的感觉。直到我看到这样的一个瞬间。一个神职人员正在认真地清理烛台。蜡烛让我觉得神圣以及安详,而神职人员的虔诚让这种感觉更得到了升华。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瞬间。

大家能够明显感觉到这里很暗,长焦又需要比较快的快门速度才能保证手持相机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我将感光度调节到AUTO。所以这时候相机自动给了我一个能够得到足够快门速度的高感光度,让我保持着画面的稳定性。至于虚实这一方面,在画面中体现得并不多,虚往往是用来虚掉背景突出主体的,而画面中的背景被我用曝光“黑”掉了,所以虚实方面我没有做什么过多考虑,只要保证主体清晰就可以了。构图方面我也采用了三分法构图,将人的脸靠近三分线的交汇点。同时,人脸朝向右边,我自然要将他放在画面的左边。整个一排烛台也放在了下三分线处。我要尽量让构图显得舒服。这就是我在拍摄这张照片的一瞬间自然反射或者构思的。

我比较反常地选择了将画面倾斜了一些的做法。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还是属于三分法。两个塔尖的主线条基本都在纵三分线上。于是我很期待如果有一只鸽子能够飞过来,那么它就会成为我照片中很好的点缀。尤其是鸽子在天主教中有传达福音的意义。于是我举着相机等了10几分钟,终于等到了这只鸽子,这样就感觉画面有了灵魂一样。

城南是老北京百姓住的地方。旧胡同、门联儿、自行车、门墩……都是回忆。老北京人爱养猫,这些都是典型的北京老胡同特点。因为整个环境很有老北京特点,所以取景时并没有特别地对环境做取舍,使用了广角镜头。自行车,老门,甚至一小段门联儿都在画面中。当然主体就是那只猫。此外为了保证猫能表现得更好一些,我特地采用了低角度取景,这样更能获得猫的正面,不至于太俯拍。所以这张我几乎是趴在地上拍摄的。此外采用低影调,可以表现出老胡同的沧桑感。所以我减了一点曝光补偿。

这张照片拍摄于威尼斯,是一个制玻璃的匠人,他可以瞬间将手中的玻璃变成各种造型。我很想在他工作的地方给他拍一张人物肖像照。工作间的灯光昏黄,却很温暖。玻璃匠人也是一副暖男的模样。我采用了35mm的焦距,这是经典的人文焦距,不但可以收纳很多工作场景——毕竟是个小广角嘛,同时也能够和人物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让观众能够感觉到仿佛自己就在那个环境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35mm焦距镜头的原因。光线色温比较低,所以是暖色系的,正好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我在这个场景光中选择了不加减曝光补偿。构图也没有太讲究,选择了类似三分法的黄金分割法构图。一瞬间决定将主体摆放在画面的这个位置都是自然的反应,无需思考的。构图往往就是看着舒服就好。

相关文章

  • 工具书:《摄影笔记》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 ⭐️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菜鸟学摄影》目录

    《摄影笔记》的自学笔记:用自己阅读《摄影笔记》后的理解来整理摄影基础知识。 1、《摄影笔记》的自学笔记1:取景 2...

  • 摄影史|纪实摄影的构建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6) 《摄影的精神》第二章 新型的摄影者来了 !(下) 上篇笔记介绍了进入20世纪后,摄影现...

  • 摄影史|摄影的现代主义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5) 《摄影的精神》第二章 新型的摄影者来了 !(中) 上篇笔记介绍过连接19与20世纪摄影...

  • 【JoJo的摄影笔记】用手机拍照也能立刻显得高大上?

    JolyonJoestar 的 摄影笔记 #JOJO的摄影笔记-用手机拍照也能立刻显得高大上?# ○ 201803...

  • 【JoJo的摄影笔记】朝闻道

    JolyonJoestar 的 摄影笔记 #朝闻道# ○ 20180323 摄影笔记系列弄到现在也将近三十期了。行...

  • 工具书:《摄影,是你想多了》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前...

  • 九、《商业美食摄影必修课》读后感

    最近看的书,大多数是工具书,像这本《商业美食摄影必修课》,是讲美食摄影的,《运营之光》是讲运营的,究其原因就是工作...

  • 摄影史|镜头向着人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12) 《摄影的精神》第五章 面对面(上) 在上篇笔记中,摄影的发展从黑白走向了彩色,从...

  • 2021-05-11

    摄影笔记(三) 夏之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具书:《摄影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qo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