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三令五申做事情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同样做一件事,别人集中精神俩小时就搞定了,但是我们呢,东摸西搞,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看下手机,一会儿看到别人头上有朵花,结果四个小时过去了只开了个头。这就是专注与不专注的区别。
/ 01 /什么是专注
专注顾名思义就是专心、注意。专注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
所以,专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你集中更多的能量去作用于你要做的事,从而保证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当你越集中,分配给其他事物的能量就越小,更能帮助我们保持专注的状态。例如在我们沉浸于连续剧、专注于游戏的时候,边上的人在说什么做什么我们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02 /专注的高级状态
心流是专注的高级状态。这是一个心理学的词汇,却很形象,我们进入这种状态如同划船时突然进入一股暗流,推着我们急速前进。我们在进入心流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还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托尼哥在做项目总监的时候,习惯集中性处理邮件。大部分邮件都是英文邮件,每次开始的时候比较慢,两三封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高效的状态,无论是英语水平、沟通能力还是对项目状态的把控都会进入到较高的水平,例如平时想不起来的单词也记起来了,更容易找到更巧妙的回答方式应对客户的一些刁钻问题,项目的一些基础数据也是信手拈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这是因为在进入心流状态之后,大脑把很多相关联的记忆从我们不知道的各种空间调出来,放到缓存里面,使我们大脑的短期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它就好像一股细流,推动着相关联的任务向前进,让我们感觉到任务的难度降低,处理效率提高。
但是,当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泛滥的时候,除了社交、游戏和娱乐等专注力产业,我们在其他方面真正能进入专注的几率却越来越小。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以专注?
/ 03 /碎片化的时间
一上午过去了,电脑屏幕上留下了XXXX总结六个字。
无论做哪种事,要保持专注状态,都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但是我们的每一天,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查查邮件,再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蜻蜓点水几次,就这样时间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段,如同条形码一般,还怎么专注?
同时,一旦被打断,要再次进入专注状态还需要一个过程。托尼哥自己测试了一下,大概需要10-15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我被打断五次,每次5分钟,就意味着差不多两个小时没有了,一上午去掉了一大半。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抱怨工作多加班多,其实可以捋一捋,别人给我们付了钱的这八小时,真正专注于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 04 /干扰
干扰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自我干扰和外部干扰。
自我干扰来自于自己的大脑。我们没有处理的事务、接受到的信息和脑子里的灵感等,冷不丁的跳出来,打断我们的专注状态。例如现在我正在写文章,突然想起来别人要我签字的文件还没发过去,专注状态就被打断了。我们摄入的信息也是一样,刷了会朋友圈,看到别人在晒出游照片,带着羡慕嫉妒恨继续工作,结果可能瞬间你的思绪已经飘到自己要去什么地方旅游了。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确定解决方案和完成时间的事务、新摄入的信息和脑中的一些灵感和想法,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一直活跃在我们的短期记忆中。时不时就会跳出来提醒,就怕我们忘了。这就如同存储在电脑缓存中的文件,虽然当前我们并没有操作,但是这些文件却一直占用着缓存,消耗着CPU。
外部的干扰就更多了。环境的干扰、他人的干扰等等都是此类。安静的地方肯定比嘈杂的地方更利于专注;你正看电影,边上一个人一直喋喋不休地对情节品头论足,估计你的注意力就会从情节转移到如何让他闭嘴。
/ 05 /接受速度和处理速度不匹配
我们看太白痴的连续剧,可以一边看一边玩手机,丝毫不影响对情节的理解,这是因为剧情太狗血,压根就不用思考。这就是接收到的这点信息,我们的大脑不费吹灰之力就处理了,于是就不太专注,也不用专注;
但是在看一些优秀影片的时候,特别是悬疑推理之类的电影,情节紧凑烧脑,我们就会调用更多的能量来思考,以匹配我们的接收速度,这个时候就会很专注,忘了吃手中的爆米花,忘了上厕所;
但是我们在看一些文艺片的时候,却会因为难以理解跟不上节奏,又进入不专注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接收速度太快,而处理速度太慢所导致的。
/ 06 /身体的状态
身体的状态也会影响专注,太饿了、太困了都会有影响。这是因为你就没有足够的能量,还怎么指向想专注的事务?
所以,要进入专注的状态,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创造条件:
相对完整的时间段
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整理大脑的缓存信息减少自我干扰
匹配接收速度和处理速度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