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闻报道,关于整顿培训机构,如何监督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减负学生学业压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这事对于夫妻店机构,可是雪上加霜。时下又出一个新令,节假日不得补课,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般迟又遇打头风。”
对于这个新闻,我的观点是。
其一,校外,校内,本是同根生,因为我们用的都是中国教育部的教材。校外课程,和校内课程这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本来应该是平衡的,可是由于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天平不平了,出现了一边倒,倒向了校外机构,校外机构过多。
其二,校外学科类培训,教学内容超过了校内的内容,比如,学科竞赛,这种方式,无形中争夺了校内的教学能力。这使得普通民众很难分辨出,到底是谁在教课,谁在偷懒,孩子的成绩到底是谁的功劳。
其三,商业化的竞争下,必然存在欺骗,也就是信息遮蔽,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就会使用降维打击,打击另一方,所以,社会就出现了垄断资源这种现象。利益最大化也是资源偏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其四,就是生存结构导致的,很多教师不肯忍受体制内的竞争,就从体制内被剥离出来,这些人为了生活,只能从最原始的方法开始,那就是依靠自身技能来获得生存空间。比如,俞敏洪,从开培训班开始。于是乎,他们渐渐的便走上了这条生存之路。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五,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教育部在砍断这棵教育之树的枝干,使其回归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我举个例子,这好比给树修剪枝干,把树修剪的笔直,让树能更好更高的生长。以免节外生枝。所以那些生存不下去的,最后,要么落叶归根,重新寻找机会生存方式,要么依附主树干,做个爬墙虎,围绕主干不断向上攀升。
话说回来,对于政策,我们这些小培训机构是没有抵抗之力,因为体制内,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对于资源少的人来说),都是案板上的肉。
回到生存方式这个问题上,我们培训小机构,怎么做?
一是接受体制,顺应时代,以不变应万变。
一是夹缝中求生存,苟延残喘,不去比拼,只求挣得一口饭吃。
其实最可怜的就是夫妻店,没投资,一生的生存,都在这个培训机构里。养家糊口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