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引用的“引入尘烟”……

引用的“引入尘烟”……

作者: 蓝盾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09:43 被阅读0次

        《隐入尘烟》已经下架了,讨论的喧嚣也已经落幕,我现在才去写它,而且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悠闲假日写它,是因为我刚看完电影十分有感触,却不敢贸然动笔,有些思考需要沉淀一下更清澈些。

      我有个习惯,看完电影稍有点感觉的,一定要去网上翻翻影评,有些看不懂的剧情和结尾了解下,有些别人的想法也对碰下。

        关于这部电影,好评的居多,恶评的不外乎两种声音:一种说夸大了农村的苦,一种说丑化了人性之恶。我身处沿海城市,北方农村有没有那么穷苦落后,没有亲见,没有发言权。至于丑化人性之恶,我认为文艺作品不可与现实完全挂钩,有的时候,作品为了突出某个主题,做些强化处理也未尝不可。李白写庐山瀑布,如果没有一句“飞流直下三千米”,怎么能有那股气势?

      回到电影本身,看看导演的视角,有人认为他用现实主义反映的是农村情况和人性的恶。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可以说是“天残地缺”,组合起来一个家庭,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挡风遮雨的房子,收割了自己种的麦子,眼瞅着过上宁静祥和相濡以沫的生活,却因女主人的意外落水而崩塌。

        生活是真苦,你看电影的主色调,都是灰蒙蒙的。男主马有铁被哥哥压榨了一辈子,因侄子要结婚被赶出家,娶了个残疾的女人,借住在别人家废弃的土屋里;女主人曹贵英自身残疾,也是被哥嫂嫌弃,与被人遗弃的老汉马有铁结合。他们全部的家当只有一头驴子,犁麦田的场景、垒土坯的场景,真的让人看得泪目。

        这样的一对苦命人,还要被村里人嘲笑、嫌弃、利用甚至压榨出剩余的一点价值。

      因为曹贵英尿不禁,到邻居家看电视,被女主人数落了一番,连马有铁也被邻居喊成“瘟神”。到店里赊化肥和种子,又被闲人拿老婆尿裤子的事揶揄了一番。侄儿结婚了,哥哥马有铜没喊他喝喜酒,还要为了省钱让他赶着驴车到县城拉结婚用品,只有盯上他的扶贫房时才提了一包酒宴剩菜上门。开宝马的张永福儿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抽着马有铁的“熊猫血”,全村的老少乡亲都觉得他应该献血,因为有了他的“熊猫血”,才能拿得到张永福的地租。曹贵英意外落水,闲坐的乡亲一点不着急,向前来的马有铁平淡地说贵英落水了,像是说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关于此类种种,网上评论很多,但我以为导演的本意不是强化人性之恶,至少导演的主旨不是抹黑人性之恶。因为主角是马有铁和曹贵英,他们所遭遇的苦难与被冷眼相遇,恰恰是他们人性光辉闪耀的映衬,这种人性光辉甚至有点宗教式的隐喻。

        有人说,马有铁就是一头驴,影片一开始,马有铁的嫂子在驴房喊他,结果画面出现的不是马有铁,而是驴——网友说哥哥嫂子把他当成一头驴,直至榨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也对,马有铁就像一头驴,逆来顺受从不反抗,生活给了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不抗争、不纷扰,连最后静静地死去,连个被人发现的画面都没有。

        但是,他又不是鲁迅笔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形象,相反,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造超乎一般人的忍受力。

        修建自己的房子,是影片在视觉上最有冲击力的部分。每一块土坯都是两人双手完成的,最原始简易的制作工具,挑水和泥,倒泥制坯,一圈圈土坯摆得整整齐齐,像一幅八卦图呈现在电影画面时,我的心被震撼了。男主站在中间,穿着一件红色的背心(注意是红色的),有种某种宗教仪式的既视感,非常庄严隆重。画面很安静,色彩很单调,但是很干净,也很热烈,男主挥动着铁锹,似乎在搅动生活的激情,更是某种精神指引的意味。

      寄居的旧房子要拆了,他把从旧房子里拿回来的大大的“喜”字贴在了自己的屋内,端端正正的,家徒四壁屋子里喜气四溢,一点愁苦的气息都没有。

      孵小鸡的画面同样令人动容。他们从邻居家借了10个鸡蛋,放在灯箱里,男主女主两人趴在灯箱边,憧憬着小鸡破壳而出的美好愿景。电影先来一个近景,再拉一个远镜头,两个人的表情很柔和,似乎灯箱里装着他们所有的希望。一点微弱的光从灯箱的小孔里透出,像星星映在两张黑黝黝的脸上,瞬间有了虔诚庄穆的氛围。待到小鸡孵出来的时候,曹贵英想要去扶它,但马有铁很坚定地说,让它自己站起来。

        是的,自己站起来!即便是历尽千苦万难,即便是爹不管娘不顾,即便是卑微到尘埃里,他们依然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就像曹贵英拾起的那株被误铲的麦苗,在阳光底下挺立着不倒的麦尖。

      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泰戈尔语)。

        可是仅仅以卑微而坚强看待他们,未免太辜负了导演的精神传递。

      马有铁到泥塘里舀水,桶里的小蝌蚪被放生了,没有被它掉进和的泥坯中;寄居的土房子要拆了,燕子的窝还在,马有铁在轰鸣的钢铁巨兽铲车前告知燕子快飞离,又在新房子的屋檐垒了一个窝;曹贵英死后,马有铁决心去陪着老伴,他把账都还清了,连借的10个鸡蛋也还了,把陪他辛劳一生的驴放生了。对于唯一真诚帮助过他的放羊人,也不知道去了哪儿,他把两大袋土豆整整齐齐地放在放羊人的小房前。

        他不想带着任何欠债的污痕,只想干净地离开这个世界;他不与世界争辩,与谁争他都不屑,即使在小卖店向他多要了账,只是说对着呢,日历上记着呢;他被侮辱过被伤害过,但他选择了与世界和解,攥着妻子编织的草驴安祥地离开。

      这难道仅仅用善良卑微、逆来顺受就可以解释主人公身上的气质吗?

        我觉得可以用“菩萨”一词才能贴近马有铁的形象和精神气质。

      近来翻阅《金刚经》(我不是佛教徒,对佛教也没研究),注释上“菩萨”一词的释义为“又称菩提萨,菩提意为觉悟,萨意为有情”,遂憣然醒悟,原来菩萨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所不能神明和六根清净的红尘之外人,而是有慧根对世界有情有义的人。

        所以,我很欣赏有的网友评论,不要怜悯马有铁,他活得比任何人都高级。

      他不仅不需要任何怜悯,相反,他用上帝的视角注视着世人,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于是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给蝌蚪、驴放生,为什么要给燕子垒窝,甚至一次次地给土地承包商张永福献血,因为给张永福献血就能保证乡亲们拿到地租。他不傻,他知道乡亲们对自己是道德绑架,不会为他的身体健康考虑。本来他救了张永福,向张家给自己提点条件,怎么都是应该的,但他却只是央求张永福的儿子尽快把欠乡亲们的钱给结了。

        有人说,在这个冷漠如水的环境里,马有铁的付出与得到的是极度不对等的,为什么伤害的总是他?

      这就是菩萨与凡人的思想境界不同。佛经说的“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马有铁就是有着大智慧不执著于一切外相的菩萨,只是在默默度人。我相信,在他离开众人一段时间以后,乡亲们或多或少会想起他的好,念起他的善,这就是他用牺牲唤醒的善念和信仰的美好结果。

        同一部电影作品,有人看到它的苦难,有人看到它的希望;有人看到它的恶,有人看到它的善。而我,希望更多人看到的是后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用的“引入尘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g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