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们各自伸出一只手,高喊看"锤子、剪刀、布"来一决输赢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幼时在故乡玩的同样一种游戏一一"砸美国"。
我生于共和国诞生的第二年一个初冬的日子,此时永留史册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响,至1953年,以中、朝为一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及其仆从,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生于这个时代的人,是听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的铿锵歌声长大的。
我的故乡南馆陶镇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抗日战争,出现了王化云、焦善民、张樾等民族英雄,抗美援朝,又出现了黄先明、刘国远等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可以说,这个千年古镇,英雄辈出,前赴后继,在故乡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时势造英雄,钟灵的陶山,毓秀的卫水,必然会熏染着、浸润着一方水土,孕育着一代英杰。我的幼年,就是在这方英雄的土地上成长着的。
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传统,而一个地域的文化传统也必然会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抗美援朝及其胜利以后的几年里,南馆陶的孩子们所玩的游戏一一"砸美国",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游戏,在北京叫"粹丁壳",在邯郸则叫"猜等猜",形式一样,伸出右手,喊那个游戏的名字,一齐出手,锤子胜剪刀,剪刀胜包袱,包袱胜拳。南馆陶的孩子们则一起喊"砸美国!"再以同样的游戏规则一决胜负。
我清楚地记得,在抗美援朝战争正打得激烈或胜利以后的几年里,老街上到处可见的这种游戏。老街唐代留下的古棚上掉下一只未"出飞"的麻雀,孩子们为这只小麻雀的归属争执不下,于是一个小孩提议"砸美国",谁赢了归谁;故民国上将王占元的大牌坊上落下一个风筝,孩子们都想要,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砸美国,谁赢了谁爬上去够下来谁要;张家过道里,天黑巷子深,传说那里有一位"半个脸的老妈妈",还有沒有头的"黑虎桩子",一群孩子谁也不敢打头阵,于是"砸美国",谁输了谁打头过;一群小伙伴,其中一位持有三块梨膏糖,而人数有五位,"砸美国",输了的两位吃不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
幼时老街上的孩子们爱说爱闹,唧唧喳喳像一群小麻雀,又像一群小蜜蜂,忽而东来,忽而西往,古大运河边的轮船上,大运河的大木桥上,西门外的大石桥上,王占元将军的新、老祠堂里,乃至高高的土城墙上,到处都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孩子的地方,"砸美国"的呼喊声就会此起彼伏,它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一道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