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沟通

作者: 紫夜星沙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09:08 被阅读20次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和他人的因为没有沟通好一些事情,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工作上的失误。我们常常会苦恼,明明我自己作为信息的发送方,我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都清楚地讲出来了,接收方原本应该是领会了自己的意思的,怎么一件事情进展后面就会出问题呢。信息发送方觉得出了状况一定是接收者那方有什么问题。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深刻地说出了接收方并不一定会理解表达者意思,甚至会向偏离本意。

      我们首先从汉语本身的特点说起,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较少的音节表达了更多的意思,这样就造成汉语的同音字、同音词很多。在文学创作当中,用这种文字来表达当然会更加语义丰富,一句话就表达出了多重的含义,特别是在诗词之中,这种语言的模糊性,让意境表达更唯美,如果换作英文来表达,肯定会丧失这种美感。

      而作为一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语言,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准表达,如果不够严谨,如不加解释说明,容易引起歧义,接收者就会误解我们的意思,造成失误。我们在与人交流时就要多用些限定语句,来修饰关键字词。而英语表达准确这方面的特性,也许也是这种语言能够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原因之一吧。

      有很多英文原著的英文名字,我们一看书名就能明白这本书是写什么的,而译成中文名,是为了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使用习惯,简洁的中文名就有点让人不明白写的是什么东西了。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原名为《Oliver Twist》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看看《国富论》的英文全名,会让国人感觉语言不够精练简洁,有点儿啰嗦之嫌,中文译名多简洁。但是中文名理解起来就不太清楚这书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而英文名就表达比较清晰明确。

      其次,作为信息的发送方,要确定接收方是否明确信息所表达的内容。跟人交流,你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来组织我们语言,一定要用对方最能听懂的最简洁的语言,对方最能接收的方式来表达。切忌说些对方根本听不明白的一些术语。而在说完以后,再让对方复述一次刚才你说话的内容,以便确认对方确实听明白了。经常听到同事之间交流工作,一方对另一方说了之后,就不再去追问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等到出了什么问题之后,双方就互相推卸责任,其实就是在沟通双方并没有把交待的工作内容表达模糊不清或是接收方没弄懂也不多问一下。

      再次,作为信息接收方,也有必要向发送者追问不清楚或弄不懂的信息。个人认为,那种心有灵犀、心领神会无须多言的状态,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即便是你的爱人伴侣、父母、挚友都不见得对所说的每句话都完全能领会其中所有的意思。经常看到夫妻伴侣之间的对话交流,妻子觉得丈夫应该是这个世上最懂自己的人,很多事情自己不说或者不用说得很明白,他也应该知道如何去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丈夫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那样表现,就让自己失望和生气,和他吵架说觉得自己这辈子嫁错了人。其实,这种状况是妻子自己造成的,是她自己没有将自己的需要表达得足够清晰,还要让对方来猜着做,让丈夫感觉费力不讨好。而作为丈夫呢,其实也应该多多追问一下自己的妻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把妻子觉得不太好意思直说的话,让她说出来。

      现在某些传统行业大公司最大的毛病,就组织结构层级设置太多,造成沟通成本巨大,信息要到达公司管理高层,时间线很长,决策的时间成本过高,一旦沟通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决策的失误,难怪有人会说,公司要衰亡了,可能CEO是最后一个才知道。而那些市场中行业引领者的某些大公司,往往是采用将大组织拆分成若干个小组织来进行管理,组织的运行效率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变低了,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也是这些公司能成为时代弄潮儿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沟通,当然双方都应该主动积极地配合对方,找出对方话中的不明白之处,这才是交互式的双向沟通,才会通畅,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有利的。一点浅见,仅供各位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有效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k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