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介绍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揽薇斋,专注解读文学影视经典作品。本系列计划解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整个系列预计分为七期。小女子不才,如有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本文为《东方快车谋杀案》系列解读的第一期,主要为大家整理小说第一部前三章的内容,也就是案发前的一系列人物登场以及关键情节等。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打开书一起研读分享!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与《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是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一生创造了多部经典侦探小说。她的这些小说不仅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正因如此,阿加莎的粉丝遍布全球,其作品销量居高不下,不少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久负盛名。
本系列我们要解读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被公认为阿加莎最杰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自1934年出版以来就广受好评,并被多次改编为各类影视剧作。人们往往把阿加莎的作品大致划分为两个系列:赫尔克里·波洛系列和简·马普尔小姐系列。《东方快车谋杀案》属于波洛系列。这一系列的主角是赫尔克里·波洛,他是一个比利时退休老警察,在一战时以难民身份来到英国,开始他的私人侦探生涯。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创作与两件真实事件有关。第一件是1932年发生在美国的“林德伯格绑架案”。著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CharlesAugustus Lindbergh)的小儿子在家中遭到绑架,绑匪索要5万美元赎金,但当这对夫妇缴完赎金之后等来的却是小儿子冰冷的尸体。阿加莎从此案件中得到创作灵感,以此案为基础,写就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第二件是阿加莎本人的中东之旅。阿加莎于1928年搭乘东方快车专列前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旅行途中因洪水遭困24小时,这一经历被运用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
二、在托罗斯快车上
注:本部分内容对应小说第一章节——《托罗斯快车上的重要旅客》。
小说开篇的故事发生在另一辆著名的国际列车——托罗斯快车(The Taurus Express)上。该车往返于巴格达和伊斯坦布尔之间,因为途径托罗斯山(Taurus mountains)而得名。
故事开头,在叙利亚的冬季清晨五点钟,法国中尉受将军的任命在阿勒颇(Aleppo)车站护送我们的主角赫尔克里·波洛搭乘托罗斯快车,阿勒颇车站并非托罗斯快车的起始站。至于波洛这个比利时人为何受到法国将军的礼遇,中尉并不清楚。但我们读者从字里行间中隐约可以猜到,波洛应该是刚刚为法国军方处理了棘手的案件。
此处阿加莎花了不少笔墨写法国中尉和波洛的寒暄尬聊,我认为大致用意有以下几点:其一,点明波洛在侦探领域成就斐然;其二,写出波洛的部分形象特征及性格特点;其三,表明天气恶劣,有可能被大雪困住,为后文东方快车被困设伏;其四,点明波洛的旅行线路,波洛的计划是到伊斯坦布尔停留度假后再返回英国;其五,点明每年这个季节旅行的人很少,为后文东方快车的反常现象作铺垫。
紧接着,就是列车员带波洛到火车相应房间的场景,并向波洛介绍了车上仅有的另外两名旅客——玛丽·德贝纳姆(Mary Debenham)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Colonel Arbuthnot),两人都是本篇故事的重要人物。
于是,故事场景自然转换到托罗斯快车上。其中主线情节如下:第一天上午九点半,在托罗斯快车的餐车上,波洛初次见到玛丽·德贝纳姆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并在寒暄中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两人礼貌性地打了招呼并坐在一起吃早餐。当天中午,波洛在房间前的走廊上不小心听到两人奇怪的谈话内容。在当晚十一点,列车到科尼亚车站稍作停留时,波洛再次不小心听到他们奇怪的谈话内容。第二天下午,德贝纳姆小姐因担心火车故障导致的延时,会让自己赶不上晚上九点的辛普伦东方快车而大发雷霆。事实上,火车只比预定到达时间六点五十五分晚了五分钟。
于是,一行人顺利到达海德帕萨,然后乘船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波洛在船上和同行的两人分开,上岸后独自去了托卡林旅馆。
关键情节备注:(1)上校和玛丽·德贝纳姆小姐的关系很不寻常,从行为迹象看应该是关系亲密,但却刻意保持距离;(2)上校和德贝纳姆小姐的谈话内容,“不是现在,不是现在。等一切都结束了,等事情过去了,再——”,这话合理推断应是两人目前身负某种特殊的任务;(3)因为火车故障可能导致的延时,一向沉着镇静的德贝纳姆小姐大为光火,并自称必须赶上当晚九点的东方快车。事实上当时东方快车专列每天晚上九点都有一趟发出,即便延误也最多晚24小时。
第一章完。
三、在托卡林旅馆(Tokatlian Hotel)
注:本部分内容对应小说第二章节——《托卡林旅馆》。
按原定计划,波洛要在伊斯坦布尔度假,所以准备预定托卡林旅馆的房间,但临时接到英国相关案件的催促电报,当即决定乘坐当晚九点钟的辛普伦东方快车抵达法国加来,再乘船返回英国。
在等待门房买票的间隙,波洛到旅店餐厅用餐,偶遇老朋友布克先生。他是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恰巧也要搭乘辛普伦东方快车。在用餐时,波洛注意到两个美国人——雷切特先生和赫克托·麦奎恩先生。餐后,波洛在旅店休息室遇见布克先生时,那两个美国人正准备离开,波洛与他的老朋友交流了对那两个人的看法。
此处阿加莎借助波洛的观察视角重点刻画了雷切特先生的形象:六七十岁,俨然一副慈善家的和善面孔,外表随和,但眼神十分狡诈。甚至在看到波洛时,“脸上流露出一种奇怪的恶毒神情,透着不自然的紧张”。还有,他的声音透着古怪和危险的意味。整个人让波洛感觉就像是“一只凶残的野兽”。阿加莎的这些语言描述,让人自然而然地把雷切特先生与虚伪狡诈的罪犯联系起来,为下文情节发展做必要的铺垫。
就在此时,门房歉意的告诉波洛——东方快车没有头等车厢卧铺票了!布克先生对这一反常现象十分惊讶,不过还是以他列车董事的身份向波洛担保,波洛可以乘坐特殊的十六号卧铺房,那是由列车员说了算的。没想到,到了火车站,列车员告诉布克先生十六号房也满了,只剩下一个二等车厢铺位,不过是个女士铺位,已经有一位德国女仆住了。好在二等卧铺的七号房,有一位先生没到,布克先生就做主让波洛住了进去。
此处阿加莎借助布克先生和门房、列车员的对话,将东方快车“座无虚席”这一反常现象做了反复表现。
紧接着还详细描写了波洛进入二等车厢七号房的过程。在波洛到房间后,同房间的麦奎因先生立即认为波洛是搞错了,表明他事先知道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而常规状态下二等车厢是两名乘客。随之列车员歉意而急促的解释,还亲自帮波洛摆放行李,这里的道歉和亲自摆放行李也都比较反常。火车即将发动,麦奎因感叹说:“这列火车真是座无虚席啊!”阿加莎借这一句话再次强调了列车满员的反常现象。
本章结尾处还设了一处伏笔,通过波洛和麦奎因关于“只是一个晚上”的对话,让麦奎因误认为波洛是到贝尔格莱德下车,只在此住“一个晚上”的情况。事实是火车到贝尔格莱德会加上两节车厢,波洛可以换到其他车厢。后文与此处有呼应。
于是,东方快车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贯穿欧洲之旅。
关键情节备注:(1)雷切特的“野兽本质”;(2)东方快车“座无虚席”。
第二章完。
四、在东方快车餐车上
注:本部分对应小说第三章——《波洛拒接案子》
第二天午饭时间,波洛和布克先生一起在东方快车餐车上用餐,谈起了餐车内的景象。布克先生认为,三天的旅程将这些不同国籍、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同吃同住,谁也离不开谁,直到三天后各奔东西,这种现象很有意思。波洛打趣也许死亡会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阿加莎的这一叙述颇有“预言式”表现手法的味道。
接着,阿加莎便以波洛和布克先生的视角及谈话内容将餐车中其余的十三个人物一一呈现出来。这些人物都是此次案件的关键人物,为了方便我们的读者朋友一起参与案件的侦破,下面将根据餐车人物位次做个简单介绍:
1. 布克先生(Monsieur Bouc)
身份特征:比利时人,国际客车公司董事,波洛的朋友
2. 波洛(Poirot)
身份特征:比利时人,小说主角,著名侦探
3. 安东尼奥·福斯卡雷利(Antonio Foscarelli)
身份特征:意大利人,高大而黝黑
4. 爱德华·马斯特曼(Edward Masterman)
身份特征:英国人,瘦削而整洁,雷切特的仆人
5. 塞勒斯·哈德曼(Cyrus Hardman)
身份特征:美国人,穿着俗气的西装,可能是旅行推销员
6. 玛丽·德贝纳姆小姐(Miss Debenham)
身份特征:英国人,家庭教师,高且苗条,有着冷静的眼神
7. 格丽塔·奥尔松(Greta Ohlsson)
身份特征:瑞典人,浅黄色头发,山羊脸,高个子,中年妇女,
8. 哈巴特太太(Mrs Hubbard)
身份特征:美国人,不停地说话
9. 德拉戈米洛夫公主(Princess Dragomiroff)
身份特征:又丑又老,穿着昂贵,满身珠宝
10. 阿巴思诺特上校(Colonel Arbuthnot)
身份特征:陆军上校,40-50岁之间的高瘦男子
11. 希尔德加德·施密特(Hildegarde Schmidt)
身份特征:德国女仆,身穿黑衣,面无表情,宽脸,中年妇女
12. 安德雷尼伯爵(Count Rudolph Andrenyi)
身份特征:英俊、三十多岁,蓄着一大撮漂亮的胡子
13.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Countess Elena Andrenyi)
身份特征:妙龄女郎,长相精致,声音娇媚,打扮时髦
14. 雷切特(Ratchett)
身份特征:美国人,60-70岁之间,讨人厌,假仁假义,恶毒,眼神狡诈
15. 赫克托·麦奎恩(Hector MacQueen)
身份特征:美国人,大约30多岁,雷切特的秘书
餐毕后,众人依次离开餐车。但是雷切特没有径直离开,而是出人意料的坐在波洛对面,想出重金委托波洛保证他的安全,波洛拒绝了他。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雷切特告诉波洛他的生命受到来自敌人的威胁,并且自己准备了手枪自卫,但为了万无一失,想出一大笔钱委托波洛保护他。波洛讥讽雷切特的敌人不止一个,并以自己现在不差钱只接感兴趣的案子为由拒绝了他,波洛最后还不客气的表示自己不喜欢雷切特那张脸。
关键情节备注:(1)布克先生和波洛“预言式”的“死亡”交谈;(2)布克先生对波洛“野兽”的打趣;(3)十三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第三章完。
以上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解读第一期的全部内容。
谋杀已就位,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