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物性论》解读系列:《物性论》卷2-上
01 序言
“当狂风在大海里卷起波浪的时候,自己却从陆地上看别人在远处拼命挣扎,这该是如何的一件乐事;并非因为我们乐于看见别人遭受苦难,引以为幸的是因为我们看见,我们自己免于受到如何的灾害。”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第二卷开篇的这句诗,让我联想到现在的疫情。
湖北武汉,对于我们身在其外的外省人来说,就像远处的战场,白衣战士们正在和病毒打仗,而我们普通人却不是危险的分享者。即便是我们鼓劲、加油,我们也只是辽望而已,我们并不能真正体会他们为了保住性命所经受的那种种恐惧和痛苦。
但显然,如果战争失败,我们也一样会成为受害者,因为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睡也逃不掉。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和他们一起同呼吸、共患难,为他们担惊受怕,每天都活在恐惧中吗?
还是漠不关心、高高挂起,该怎么高兴就怎么高兴,欢宴逍遥、追名逐利,一样都不能少?
抑或是装腔作势地跟着喊喊口号、做做姿态,盲目地当一个好“信徒”,根本不想想为什么?
显然,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我想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站在理性的宁静高峰,认清大局和疫情规律,不要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以正确的行动谨慎对待。
就像卢克莱修在讲述原子的运动之前所说的那样:
面对寂寞的苍穹,每个人都会畏惧,该如何不让自己陷入宗教和神力的迷信,如何从容面对命运的摆弄呢?
“能驱散这个恐怖,这心灵的黑暗的,不是初升太阳炫目的光芒,也不是早晨闪亮的箭头,而只是自然的面貌及其规律。”
那么,卢克莱修所说的自然面貌和规律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第二卷,听听他为我们讲述的原子运动规律吧。
02 原子的运动
卢克莱修所说的自然面貌和规律,也就是原子论。
在第二卷中,他首先为我们阐述了原子的产生、拆散和运动。
他说,物质总量是不断补充的,因为它们是接续长成和衰老的。这就像你看着世间万物这一些年老时枯萎,那一些却在少壮时开花,更新换代的永恒交替才让生命活下来。没有运动,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而原子能够运动的原因,一个是重量,一个是来自外面另一个原子的撞击。原子在虚空中游离,不断冲撞而发生运动。他们会相互结合形成坚固的物质,也会在中间留下空隙或者不被接纳。
比如在阳光里面,你会看见很多微粒在推撞。虽然整体看来是静止的,但原子其实是在不可见的运动中。这又像是你从远山上看一群绵羊,似乎是静止的,但其实是运动的,看战争演习也一样,这就是经验的事实。
那么,如果原子是运动的,它的速度如何呢?
我们不妨拿它可以和阳光做个比较,阳光瞬间就能铺满大地,但是,要提醒的是,它是受到外物抗阻,同时又受内部幅动阻碍的,比如风和热都会分割气流。而原子则不同,它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完全不受阻碍的,是不可分的、单一的东西,因而也会比阳光移动的更快。
这里要插一句的是,使一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是众多原子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原子运动的结果,因此,即使人们不能追踪个别的原子运动来看事物如何造成和存在,也不必引起疑惑。
但总有些人认为,世界是神力为人而创造的,因为“如果没有神灵的干预,自然就不能这么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世界万物绝不是神力为我们而创造的,倘若是,它就不可能充满着这么多缺点。
然后,让我们再回到原子运动的原因这个问题上。
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由自身力量带着向上运动,因而普遍的运动是向下的,这是因为重量在向下拉它们。那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火焰向上呢?这就像从我们身体里喷出的血,也就是说向上的运动永远是由于挤压产生的暴力。
但是,当它们的重量在通过虚空垂直地往下拉它们时,它们会发生轨道的稍稍偏斜,这就是原子的偏斜。正是由于原子的偏斜,才使原子之间会有冲突,发生撞击,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
有一种理论说,原子撞击是因为较重的原子落的较快,从上面击中了较轻的原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在实际的空气中或水中,你可以这么理解,但这是不可能在虚空里发生的,所以即便原子重量不同,在虚空中也是用同样的速度运动的。而轻微的偏斜就变成了一种需要。
这我们可以从事实中得到验证,这就像马儿想冲出栅栏,但却并不能立刻就向前奔出去,而是必须通过大脑意志开始、传布到四肢和整个身体,才能向前运动。
也就是说,偏离意味着生物自由运动的能力,它发端于意志而透过四肢才能被执行,它和被迫运动是很不同的。因而,除了撞击和重量之外,原子运动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原子的偏离。
关于原子运动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正像物质的总量一样,原子运动的总量也是不变的。
03 原子的形式和它们的结合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原子的形状吧。
首先第一点,原子是有它们的多样性的。
这种多样性是由于原子数目的无限而产生的,并且是同一类的个体之间互相区别的原因。
这就像母牛失去了她的小牛犊会整夜哀鸣,小羊羔天生就能认出它们各自的母亲,小小的谷粒每一颗都有差别,散落的贝壳各有各的形状,原子和万物一样,也会有这样的多样性。
正是基于这种多样性,有些东西才能经过那别的东西所不能通过的地方。比如酒能通过过滤器,油则流得慢吞吞;光能通过灯射出来,雨却被灯罩挡住等等。味觉的不同、听觉中的不同,也都是因为这样的多样性。
因而,让人愉快还是痛苦,这都是由不同形状的原子决定的,粗糙而讨厌的东西是有一些粗糙的原子构成,让人愉悦的东西则是由能迷醉我们感官的平滑原子构成的,触觉才是感觉的最终原因。
那些硬的东西,必然是构造更紧密的原子造成的。流体也是这样,必然是更圆滑的原子构成。流动而苦涩的东西亦然,酷烈而易逝的东西亦然。
其次第二点,尽管原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但这些形状在数目上是有限度的。否则,有些原子就会有极巨大的体积;或者,我们经验中的极端就会被超过,但事实上,凡物都有一定的界限,原子也会以有限数目的形状来互相区别。
还有第三点,尽管形状的数量有限,但每一种形状的原子,其数目是无限的。
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就会发现,物质的总量就会是有限的,这显然是和整个宇宙的无限性是相悖的。另外,你能观察到,在一个地方是稀有的动物,在别处则是很普通的;既使一个独特的东西,也意味着所需的该类的原子数目是无限的;如果数目有限,它们就可能在宇宙里被抛来抛去而永不相遇。这也说明,创造和毁灭之间的战争是势均力敌的,生生死死,能量守恒。
第四点,没有什么东西是由单一种原子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大地有着每种原子,因此大地被称为母亲。罗马人对大地母亲薛比里无比崇拜,为她围上城墙状的王冠,给她配上弗里基亚的护卫,指派祭司们侍奉她,还要以音乐和武器来使人们畏惧她。但这一切其实都是虚假的,神灵过着一种与世界无涉的平静生活。
大地并无感觉,“只是由于获得许多东西的种子,她就以许多方式把许多东西带到阳光里面”,让同样的食物能营养不同的动物,让它们生出不同的肉和骨等等,而且让许多不同的东西包含着火种子。
另外,你还会看见,同一个东西,却能触动不同的感官,这说明,它们必定由不同形状的原子构成。一切东西都包含各种不同形状的原子,但不是一切的结合方式都是可能的,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种子、食物和运动。
这个规律,对于有生命的东西和有生命的生物是一样的。这也说明,它们有共通的原素,但结合之后的整体,则是不同的。
(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