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的孩子必须掌握三门外语,英语是必修,再选修两门小语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都可以。男娃就学钢琴,尝一尝他爸小时候受的苦,女娃就学跳舞,尝一尝她妈小时候受的苦。高中到硕士都出国留学,东洋三年、南洋三年、西洋三年。”
这是我一哥们儿在对他未来孩子教育时做出的规划,三天之后,他告诉我,算了一笔教育经费,决定还是让孩子做个普通学生。又过了三天,他又告诉我,他依旧可以照原计划培养孩子,不过需要稍微改一下,
“普通话4级,英语至少能出国旅游,学点苗语或者藏语,以后考公务员有优待。课外唱唱歌跑跑步就好了,省得以后大包小包的乐器装备提上提下。其实高考已经是最公平的考试,不捐个款还真上不了斯坦福。”
最开始我对哥们儿的高等教育感到震惊膜拜,接着又对他的理智现实感到人生多舛,最后我对他的清醒乐观感到大智若愚。我哥们儿连孩子的种子都没有,甚至还没有结婚,就已经规划好了孩子的诸般培养,可见是玉儿心切,对自己失败的人生深恶痛绝。
一看到放学路上书包压到驼背喘气的小学生,就祝福他们早日逃脱应试教育。一看到开车送孩子上各种兴趣培训班的年轻父母,就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可怜的真的是他们欲求未满的心。我读小学时班上哪个同学会门乐器,都会被当做才子才女来仰望,现在小学班上哪个孩子不会萌乐器手艺,估计都会被当作异类看待。
姐们儿有个妹妹上四年级,豆大的眼珠,茂密的齐刘海,野蛮生长的睫毛,着实像个芭比娃娃。一到周末我就期盼姐们儿能把她妹妹带出来溜达溜达。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却得知小萝莉周六早上学英语、上午学奥数、晚上去跳舞,周日早上画画、下午亲子活动、晚上家庭作业。我只感觉五雷轰顶,痛骂姐们儿父母太过疯狂。结果姐们儿说都是她妹自己强行要求,如果不是父母坚决反对,她妹还想学门乐器学个手艺。听完我对小萝莉更是充满崇敬,十岁不到的孩子居然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看来星星之火马上就要燎原了,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我特别羡慕这些新时代的小孩,他们有足够多的课程可以选择,他们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挥霍。但我很疑惑,他们有那么大的脑容量去储存那么多的信息吗?他们有那么多的体力去享受那么满的活动吗?也许是我老了,我每天只能完成三个任务,每天只能吸收三个类别的内容,每天只能跑三个地方,除此之外,再多都是折腾,再多都是浪费。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更准确的应该是人类未到知天命的心智前都是好奇,所以我们有了收藏这个按钮的习惯,我们有了知识付费的爆炸增长,我们有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学艺热情的孩子。再慢的乌龟丢在大江大浪里,一样被推得风驰电掣。只不过在滚滚洪流下,大浪淘沙,又能淘出几颗金子,多少童年、多少欢乐不过是淹没在叠罗汉的海底中。
所以,我孤陋寡闻地认为,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对待孩子,都不必再做加法,技多不压身那是对于刚脱贫的温饱阶段,聚焦与坚持,一定会是穿越时间与信息洪流的定海神针。纵观各位家长信任的洛克菲勒、罗斯柴尔、杜邦等豪门家族广为流传的子女培养,总结出来只有三个方向:孩子,你喜欢什么?大家都认可你什么?老师推荐最值得孵化的是什么?喜欢的,擅长的,值得孵化的,是三个最基本的方向,我们可以在各种成功鸡汤里读到它们的延展,它们有时甚至还会打架。我粗浅地认为,无论是取其之一,还是三者并行,这三个问题不光是对下一代的培养,也是时刻对我们自己的反省。孔老师都说了,没事就三省自身,开心吗?称手吗?值得吗?
我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深度怀疑有个做培训的朋友告诉我,你以为年轻父母真想让他们孩子学会什么东西啊?他们只是想把孩子丢在一个稍微安全的地方,有人陪她孩子玩,不用烦父母,这就够了。听到这话时,我还是感到失望,下一代的成长,就是将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成长,自私地认为要想将来自己老了摔倒有人扶,而不是被莫名其妙地谩骂碰瓷,那就真得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提供信息知识。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真正的富裕家族是如何教育小孩,打开回答前,我以为高等教育大致如同我哥们儿第一次规划的培养计划。看完前三个点赞最多的回答,我才恍然大悟,从根本上,我们学习模仿西方先进教育就走偏了理念。三个答主分别是从小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西方贵族学校教课的老师、中途带孩子移民的家长。他们回答的共同点是,西方高等教育第一是心理培训,第二是身体培训,第三、第四才是兴趣特长与必修学科。学校会把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情绪管理、理解他人作为重要的心理培训,把生理卫生、运动体态、急救技能作为重要的身体培训,以课程、活动、评估,甚至一对一指导的形式来保证学生心理和身体课程达标,排在之后的才是传统家长紧盯不放的分数考试。很多中途移民的家长刚接受西式教育时不太能接受,不耐烦听老师分析孩子的心理构建图,不耐烦配合学校以特定的方法指导孩子行为活动,因为在传统教育里,作为家长就想知道孩子这学期到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第几,将来有可能读到哪所高校。
当我处在应试教育里时,我也认为学校的心理课很烦,每天组织下午跑步更烦。但当我离开应试教育,以学校培养的人格体魄面对生活,我才发现漏洞百出。除了考试,我从没有过面对其他人生困难的抗压能力,所以当一点小病侵害身体,我整个人就彻底崩塌。长久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训练过面对不可攻破现实的正面引导。在我们传统的教育里,要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面对压力,就是直接吧小鹰从悬崖上摔下去,能够飞起来的就是幸存者,堕落下去的,就是周围不幸的抑郁患者。
更魔幻的是,在面对很多不可抗拒的现实,我们采取的是企求万能的神,尽管神学宗教在某些程度上能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但在乌烟瘴气的神学推广下,又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信仰的力量?
从古至今,中国也不缺心理人格建设的“教材”,《弟子规》、《增广贤言》、《论语》,甚至还有《易经》、《道德经》、《内经》等进阶“教材”,但自“五四”、十年的文化断层后,我们又改革开放学习特色主义,也许是我人傻反应慢,我时常觉得思维混乱、三观变化太频繁。
庆幸的是,这几年心理学开始广泛传播,简单易懂的“NLP”等“正面”情绪管理也广为流传。我不是一味地想强调西方教育的优越,我只是在跌跌撞撞地找寻自我中,才发现构建健康乐观人格的重要。健康的人格心理培养不光在于我们自己,也在于教育的指导。
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信息,无论是成功学,还是毒鸡汤,它们不是在贩卖焦虑,它们只是在挑拨人性。谁又不贪婪?谁又不冲动?谁又不虚荣?除非剃头入山、遁入空门,不然我们永远都会围着贪嗔痴打转。我们能控制的是,在面对贪嗔痴的强大吸引时,我们能够正面面对自己的诱惑,能够冷静分析自己的利弊,能够看清人性的弱点并且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完美。
我一直粗鄙地认为社会发展的高度不是道路上开了多少豪车,不是人均GDP是否超英赶美,而是我们拥有多大的包容度。有很多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我问他们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什么,他们告诉我最新奇的课程是学尊重和包容。所以,当我在提醒她少吃一点,保持身材时,她会不屑的说一句“so what?瘦了我还怕风吹走”,当我在调侃他身高1米5属于半残人士时,他会自嘲的说“i don't care,我的偶像就是小恶魔”。
我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深度怀疑七岁的侄女有次一句话把我噎住了,当时我正想把她冰冷的地上抱起来,触碰到她的身体后小侄女突然自己爬起来,叉腰指着我撒娇地说,“不可以碰安全保护区哦”,我顿时哭笑不得,但是也感到欣慰,因为她才七岁,她就懂得基本生理以及保护自己。可是在频繁曝光性侵儿童的恶性事件之前,谁又懂得教育孩子这些?
我记得十分清楚的是,在我的教育体系里,上了初中后才开始教生理课程,而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有所了解,通过一些不太好的方式了解,等到了12岁在集体坐在教室里听这种课,反而当成了玩笑度过。根据以往的恶性案例分析,发生在小学期间的性侵事件,更为频繁也更为严重。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们总是要等针扎在肉身上疼时,才知道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惜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交车上推广的不再是不孕不育医院广告,而是预防艾滋病的常识普及。这几年高校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是人看了也会惋惜恐惧。
我深剖对理科以及医学常识毫不感冒的自己,关于传染病,除了小时候打过几针疫苗,我再没有任何预防常识。我甚至傻逼到不确定自己被狗狗刮伤表皮、没有流血要不要去医院打狂犬疫苗感到模棱两可,直到看了狂犬病的百度百科才惊慌失措的冲向医院。当麻疹发作的同学不戴口罩、唾沫横飞地走在楼道里时,我还若无其事地抢她啃得面包吃。直到她发热住院,我们才反应过来麻疹是要传染的,是要戴口罩的,是不能共吃食物的。我常常和朋友吐槽我们自己的常识缺乏,能够长大成人已经是上天的极大宠爱。她因为白带异常被莆田医院做红外线闪灯治疗花了上万元,我因为腰疼被理疗院确诊盆腔炎做了三个月的腹部强行按压。后来去了三甲医院体检,她不过是作息不规律,我不过是腰肌劳损,知道真相的我们差点倒头就死,不死也想抽自己死,感叹自己读了十来年书,还是没文化。
我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深度怀疑后来我们又去积水潭医院做了骨科检查,此家医院据说骨科号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温柔帅气的运动康复科大夫笑着告诉我们,二十几岁就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膝盖积水、腰肌劳损,你们也是真够精力充沛啊。三次运动康复下来我们才知道,这哪是精力充沛,这分明就是自己作践自己,盆骨前凸还非要学网络小视频做前拉动作,140斤的胖子还非要每天狂跑10公里,摔倒了还死要面子一秒站起来急冲回家、抱着肿大的脚踝膝盖热敷。身体上的o型腿、脊柱侧弯、肩颈硬化暂时并没有让我尝到不能承受的痛苦,也并没有达到医生所恐吓的瘫痪失控,只是在周围空气速度都慢下来时,身体和关节就像弹琵琶一样拨弄每一根难受的神经。
父母也提醒过抬头挺胸,教官也指导过正确走姿,老师也都说过坐久了要活动活动,可是所有的运动保养、体态纠正都不需要考试,身体也从未当场报复,直到我们积劳成病那一刻,才会反应过来,到底亏欠了自己多少。我永远记得那个30岁不到,熬夜加班癌症去世的吕老师说过,“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我们才明白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总有一个外在的追求,它就吸引着我们放弃自己怒放生命。等到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又会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安慰自己、洗脱自己。直到现在我才承认,从来没有人拿刀逼我们自己,都是自己作的。
当然,全篇废话完,我并不是在抨击我们的传统教育,我只是在反省自己失败的人生,以及脆弱的身心时,想要找个台阶给自己下,想要找个客观物质环境来接我的锅。
我们中国古代的很多教育理念也不单是注重科举考试,琴棋书画、礼乐书数,本质上就是为了修身养性,身体的身,心性的性。自此我开始每日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才承认,个人最重要的培养,是身心的培养。或许我这个差生就是一意孤行,,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再拼命也是给更牛的学霸打工,再富裕心里也并不满意。废话那么多,再次反省自己,发现也不过是在消费降级后,企图通过获取一些看起来有用的知识缓解焦虑。
最后,祝大家天天开心,人老体衰我只想唠叨一句老套,“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哪怕一个月只能开心一次,一年只有一次开心,一次开心的力量,就足够重塑信心。
我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深度怀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