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整理骨干申报资料,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奖状证书课题论文。
我是特别讨厌比赛的,因为社恐,更是因为脑呆腹空。这么多年下来,拿过最高级别的奖也就是区级三等奖。
单位的小年轻,动辄论文一等奖,课题一飞飞到市里去,有了这些加持,一下子就被评为城区中心组成员。
对于她来说,做这些可谓手到擒来,因为她从高中开始就已经接触课题了。而我,连申报书都不知道怎么写。
期待着领导们带,可他们也独善其身。
最终还是靠自己。课题论文从哪儿来,终究是从实践中来,写得天花乱坠不明觉厉,如果只是为了一个职称的加分,有什么用?
何况,我志不在此。
看到这里,可能有点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疑,就当作是吧!
很喜欢董宇辉的分享,我们本就生而不同,为何要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年龄不是标准,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就做什么。(大概是这个意思)
起跑线视频,大家都看过,可最终跑到终点的,不一定是一开始就走到前面的。还是那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得努力奔跑。
第一个七年,把太多精力给学生。
第二个七年,该让自己使使劲儿了。
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我不是圣贤,可我是学生的镜子,
我希望学生成为好学上进的人,爱读书的人,会写作的人,那我得先做成这样的人。
人生,照亮自己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