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目送》,一位母亲推着旧自行车,孩子坐在身后。封面极简,舒心的绿浓淡相间,平和朴实。简单的封皮背后,嵌着这样的句子:“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我轻轻抚摸,生怕皱了。
封面不同于别人的书,龙应台选取的作者简介照片让人看了很温暖,不加修饰的服装和朴素的妆容,淡淡的笑容,很平常的坐在青灰色石阶上。第一面是嫩绿色的,只有浅浅的一行字: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再翻,目录更是异常简洁,让人舒服的很。
目录于是我拾起黑色的钢笔,却又担心无法把她的所有韵味全部记录。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在温暖的午后读,抑或夜深人静时一盏黄灯下,或倚或靠,或明或亮。书中还有配图,每篇都有,这是更打动我之处,全部是些生活照片——搭公交车时在士林站为老母亲拍的照片,老胡同里拿竹竿吃力晾衣服的老人,太阳快要跌落时映落在屋子里的剪影,清晨雨露淋过的青色房顶,巷子里赤脚下棋的老爷爷,深夜里依旧映出温暖灯火的豆浆铺,甚至有菜市场里排列整齐的冻鱼……鲜活的他们和龙应台的文字一起,构成了人间烟火,百态生活。
目送 目送 目送《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写女儿的痛苦,母亲的苦痛,写尽了一个中年人的无奈,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面对逐渐衰老的父母和长大的儿女,她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她用目送告诉你,有些路,只能你一个人走。
目送很喜欢本书中的一篇《如果》里面的一句话:“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我在想,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像冬夜的街,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可黑暗和冷早已随时光不见了,时光,最温柔。
这样的文,这样的字,写的是平淡人生。就像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这是一本任何时候阅读都会带给你温暖的生死笔记。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目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