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个温情的地方

作者: 林易仙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3:45 被阅读0次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杭州了,尽管每一次都是因为工作,但空闲挤出的那一点时间,已经足矣感受到杭州的风神。

    迹因人贵,地以诗传,一个地方的名气,离不开古代文人的笔墨渲染,说到杭州,就不得不提到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此留下的诗文和故事。

    杭州夜色

    一千多年前的公元822年,白居易改任杭州刺史,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已是心花怒放,半路上就感慨道“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足矣表现出他迫切的心情。

    杭州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迤逦的风景,纯朴的民风让他忘却了朝廷的是非,他修古井,筑白堤,深得民心。每有会意,便欣然作诗,得意于山水之间。于此也留下了诸多名句,例如他写西湖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还有“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都对杭州风景作了细致入微的赞扬。

    两年后,他调任苏州,却依然时常表达对杭州的思念,《忆江南》诗云“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苏轼一生曾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在公元1071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杭州任通判,可能大文人之间会有相同的感受,他同样被杭州的风物人情所深深吸引,赞颂的诗篇亦是浩如烟海。

    一日泛舟西湖饮酒,原本天光放晴,突然阴云密布,微雨纷纷,苏轼浮一大白,提笔留下了千古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短短四句就写尽了西湖的风情,令后世读者无限神往。

    他第二次来杭州,已经时隔十八年,此时的苏轼已经经历了乌台诗案等众多打击,一度心灰意冷,不过好在他自始自终都是一个乐天派。

    他将政治的失意化为为百姓谋福利的动力,时逢杭州大旱,百姓食不果腹,还有瘟疫侵袭。苏轼减价卖米,组织舍粥和药剂,专置病坊,带着郎中去各个坊为百姓看病。

    后又向朝廷申请清理疏通西湖,用清理出来的杂草和淤泥建了一座长堤,湖水疏通后可引水浇灌良田,这让因水源问题鲜有人居住的西湖岸边瞬间恢复了活力,杭州的百姓对苏轼爱戴有加,不仅家家挂有苏轼的画像,还自发性地为其建立生祠,以报答他的惠民政策。

    我想对于苏轼来说,第一次来杭州可能是欣赏风景,而第二次是创造风景,这是他与杭州的缘分,也是他对杭州爱的深沉。

    千年后的杭州,已经是一个摩肩擦踵,人声鼎沸的现代化大都市,可当你走在杭州的街头,却感觉不到它的嘈杂与喧嚣,它的节奏适中,富有温情,富有千年的诗意。

    今时与远古的重叠,现代中蕴藏着古意,它的城标,它的建筑,细节至地铁站内字体,都是苏东坡的书法集字,它的美在于内涵,在于风度,在于深远而不张扬。

    我来杭州数次,有幸去看过一次细雨中的绝妙西湖,当我走过白堤与苏堤,看着烟尘锁着保俶塔,看着飞鸟落在微微荡漾的湖心,我的心也安静下来,在安静中无限遐想,在安静中有所体悟。

    昨日,走在登云路上,忽而一阵清风拂过,像是情人的触摸。

                                    2023年2月23日,於上海南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杭州,一个温情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qt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