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我一直在思考。
现在许多与女性有关的改革政策,每一条都让我感慨万千。
有关于三胎的,比如给第三胎高考加分,第三胎免费上幼儿园等。
还有考虑给全职妈妈上职工医保的,最令人吃惊的是允许30岁以上单身女性生一胎的,孩子享受婚生子女的所有待遇,可以说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也是拼了。
出生率持续走低也反应出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尤其是已婚已育的女性生活有多艰难大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她们不像封建社会的女性不用承担任何社会责任,也不像男性,可以把家庭与事业分割得很清楚。
当下社会一面夸赞为母则刚,一面倡导女人经济独立。既要管家又要养家,这个社会对妈妈的期待,对母职的要求,远远大于女性原本应该承受的。
婚育阶段的女性不仅要面对家庭中的母子、夫妻、婆媳等关系,还要应对职场关系,同时承受心理与生理双重压力,可以说举步维艰。
但她们的声音往往没人倾听,她们的伤痛被习惯性忽视。
二胎、三胎的放开更把她们推向“催生”的深渊,高龄孕产妇更受够了磨难。
社会因素与生理因素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心理关爱的缺失,亲人、爱人的漠视与缺席最终导致她们精神的溃败。
不要歌颂母爱,更不要将母亲冠以“伟大”之名。
她不是超人,她也只是一个孩子,也需要爱与被爱。
没有任何一个女性是为了“生”而生的,在母亲、妻子、媳妇等身份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
《橡胶》这篇小说很晦暗,我写得十分难受。
想用琐碎、繁杂的事件复现真实生活,其中所有事件都是我自己或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
其中最大的隐喻就是“橡胶”,它象征反复撕扯、令人疲惫不堪,不会一招致命,但是持久折磨的婚姻生活。
核心词是“婚姻生活”,主人公李美娜不是单亲妈妈,她是在婚姻中的,只是她的“另一半”以隐身的方式出现。
他,就是“橡胶沙袋”,沉默不语,冷眼旁观,总是在她最忙碌的时候出现在最碍事的地方,任凭她如何委屈,他始终无动于衷。
不要惊讶,这正是很多婚姻的样子。
“丧偶式育儿”并非空谈,母亲的隐忍与父亲的冷漠使得那个男孩子极没有安全感,从小吃手,性格顽劣,也许就是他父亲儿时的样子。
其中穿插了李美娜“扔掉”橡胶沙袋的情节,这是她的一次“出逃”。
她爱上了一个年轻的男孩,她发觉她还年轻,她还有跳脱牢笼重新开始的筹码,她已然精神出轨了。
但最后老师的一句“孩子爸爸呢”,就完全打消了她这个念头。
她可以痛苦,可以忍受,但孩子不能没有爸爸。
最后她又将橡胶沙袋拖回了家,继续接受它的酷刑与折磨,此刻的她像个无畏的战士,心中是慷慨激昂的、视死如归的。
为了这个家,她将无止境地战斗下去。
故事的最后是无力的、绝望的,是我惨淡的婚姻观的体现。
不排除有真正幸福的婚姻,但我尽量保持中正的态度去描述社会上已然存在的问题。
很多裂痕无法粉饰,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