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与所交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可能性,我们甚至经常需要和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按照沟通的效果来分的话,其实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不理解/误解阶段。
就是你压根儿就没把话说明白,或者是错误表达了内容,说者和听者之间产生了分歧。
这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常常抱怨“我说了你却没听”,或者“我问了你却没说”。
第二阶段 理解阶段。
刚刚好地传达了所要传达内容,即听者毫无遗漏且准确地接收了说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但这种状态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所以听者往往容易陷入“脑子听明白了,心里却没想明白”的状态。
第三阶段 认可阶段。
对于说者所说的内容,听者不但头脑理解而且真正装进心里的状态。
与“理解”相比,“认可”更容易让你把对方所说的话,视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样一来,当听者听对方说话时,会经常随之产生“原来如此”“的确如此”的情感。
第四阶段 同感·共鸣阶段。
在理解所见所闻内容的基础上,听者的内心有所触动且能加上自己独到见解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听者对于对方的意见、感情感同身受,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萌生自己是否也能做到的想法,从而采取想要与对方共同完成的行动。
所以我们看到了“理解”,其实只是达到了及格线,认可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才是交流应该追求的更高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