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京警方通报中学生弑母案,与其母亲长期存在矛盾

南京警方通报中学生弑母案,与其母亲长期存在矛盾

作者: Rare欣儿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20:58 被阅读0次

    16日中午,@南京玄武警方在线 发布通报,2020年11月13日6时40分许,南京市玄武区居民李某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称其在家中与母亲发生冲突致其死亡。接警后,南京玄武警方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调查处置。

    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与其母谢某长期存在矛盾。11月12日晚,李某某与其母亲发生口角并产生冲突,致其母死亡。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从这条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中是存在很多的矛盾和问题的。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欺骗孩子

    古时候有,曾岑杀猪的故事。

    曾岑的妻子,要外出,孩子吵着要一起去,为了不带孩子去,骗孩子说,乖乖在家,回来就给孩子杀猪吃,曾岑等妻子回来,就拿刀去杀猪,妻子不解,曾岑说,你是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不算数,孩子都是跟大人学的,自然会学会欺骗人,将来更不会信任你说的话。这猪一定得杀,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要从赢得孩子的信任开始。

    很多家长,容易欺骗孩子说乖乖听话就给你买礼物什么的。结果却会忘记,撒谎欺骗孩子。

    2、逼孩子吃大人喜欢吃的东西

    很多妈妈习惯买菜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当发现孩子拒绝吃某种菜的时候就很苦恼,抱怨孩子不吃,挑食。其实,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他可以选择,不喜欢吃的也能因为正确的引导,而去尝试吃。我的女儿,开始奶奶总说她不吃青菜,现在在我的努力下,她也很喜欢吃青菜了。逼迫她吃饭,反而影响她吃饭的兴趣。

    3、要求孩子“大的让小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儿童心理学家Douglas M. Teti说,父母对孩子不公平,总是一味地包庇疼爱小的那个,会让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内心受伤,还影响孩子之间的关系。

    电视上一位小女孩跟妈妈说自己很不开心,因为她的妈妈只喜欢她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她压力好大。

    妈妈说:“我是为你好,希望你能更优秀。”

    小女孩听到妈妈的话不高兴了,难过地说:“可是,妈妈, 我感觉不到你的爱,我多想你能夸夸我”

    其他小朋友却说,她很优秀,大家都羡慕她的好成绩。可她自己却感觉不幸福。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妈妈的夸奖,即使自己表现的不够好,也希望妈妈是鼓励欣赏自己的。不喜欢被比较。

    4、父母依恋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孩子依恋父母,而是父母依恋孩子。我见过很多离不开儿子的母亲。孩子小的时候也罢。但是当孩子3岁以后,母亲持续和孩子同睡、共浴的情形,也大量存在。

    有些中国式家庭中,母亲的儿子长大、成家立业之后,问题则会延续到那个新的家庭当中。只要母亲不成长,她对儿子的依恋就会持续升级。在她荣升为“婆婆”,并遭遇到了“媳妇”的竞争之后,她对儿子的依恋甚至会变本加厉。于是,婆媳关系又成为牵扯不清的一地鸡毛。但说到底,所有婆媳关系背后,都有一个成问题的母子关系。

    这是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

    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处,更好的交流呢?

    1、沟通没有秘诀,父母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亲的儿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获得有效的沟通。于是,这位母亲根据儿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儿子一起到书店去,在那里听儿子向她讲述故事和书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做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她的儿子最终慢慢地活跃开朗了起来。可见,成功的亲子沟通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交谈的机会

    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青少年不喜欢预约的谈话,你想谈的时侯,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4、先通情,再达理

    孩子因自己养的一条小金鱼死了而伤心不已,不停地哭。爸爸走上来说:“别哭,不就是条金鱼吗?爸爸再给你买十条。”

    孩子听后哭得更厉害了。这时,孩子哭的不仅仅是金鱼的死,更是因为他的情绪不被接纳和理解。

    如果爸爸这时候能告诉孩子:“我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失去一个好朋友是会很难过。”

    这样,孩子或许会更好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感觉。

    孩子什么感受,父母没有权利去定义,那是孩子自己的感受,需要我们去尊重。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先试着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5、多描述,少评价

    当孩子饭前用娇嫩的小手帮我们准备好餐具时,我们夸他“太棒了”,意味着他以后不帮着做就是“不棒”。长久下去,孩子会更关注我们的夸奖,而不是自己做了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桌子擦得真干净,碗筷摆放得真整齐”,那孩子脑子里再现的是做过的行为,能帮他将来做好同样的事。

    表扬或批评都要尽可能地具体,结论性的评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因为幼儿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往往会以父母对他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6、少禁止,多启发

    父母明确告诉孩子:周一到周五,不可以看电视,周六周日可以看一个小时;玩具车不是用来扔的,球才是;床单不是用来画画的,纸才是。当我们禁止或限制孩子某种行为时,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更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这里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句式:当(你用手打小朋友),我觉得(很担心),因为(这会给你和他都带来伤害),我希望(你明白,手是用来劳动和表达爱的,不是用来伤害的,如果你不喜欢某人,可以大声说出来)。括号中指的是具体的事、心情和提示。

    为孩子制定规则或提要求时,重要的不是去禁止或证明孩子错了,而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明确规则和传授知识,而不是在否定和批评自己。

    7、关注反馈,注重效果

    当我们训斥孩子“告诉你800遍了,怎么还没记性”时,当孩子经常无视我们的话语时,我们需要多一份自我反省:我们说的道理是从孩子的角度还是只从我们自身出发?表达方式是不是超越了孩子年龄应有的理解力?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化,导致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了父母的情绪上?我们自己言行一致吗?

    亲子沟通时,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因为本质上说,亲子沟通不是说教,而是改变行动。父母真正需要去做的是从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开始。

    结语

    做到这一切,对于以往不是以这种方式与人沟通交流的成年人,的确有一定困难,需要一个练习和改变的过程。然而,坚持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不再只是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是融入我们骨子里的一种行为准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所谓“育儿即育己”,自身的成长,又会使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品质和能力得以提升,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京警方通报中学生弑母案,与其母亲长期存在矛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oz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