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 郭蕾 语文建设杂志 2022-12-20 15:59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6010字,阅读大约需要17分钟)
【摘要】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也一直是难点。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评价建议”中的关于“梳理与探究”的内涵及解读,尝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方式,归纳评价设计依据与实施的一般流程,并结合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践样例展开说明,探讨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中“用语文做事”的表现性评价实践。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表现性评价,语文实践活动,评价量规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也一直是难点。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对课程的建设、实施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探索以“表现评价”为代表的新型评价模式正是基于素养导向的课程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1]在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需要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的认知行为与表现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协作的高阶能力,不仅包含社会技能(主要指协作查找与运用资料的能力),还包含认知技能(主要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获得这些技能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真正的目的是要将这些概念与技能等“惰性知识”盘活,让学生感受到在真实情境中“用语文做事”[2]和“做成事”的乐趣。如何对其“做成事”进行有效的评价呢?这也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运用到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重点评价学生在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这一类语文实践活动中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做成事”的学习过程和表现,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内化的水平,探讨表现性评价在第三学段实践活动中设计与实践的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依据
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完善以人为本的学业评价体系是顺应未来教育变革趋势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3]。
笔者认为具体的表现特征可以从表现性评价入手。这里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是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4]。基于真实情境,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表现性任务”,通过“任务”引发学生相应的表现,由于任务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因而需要基于评价量规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判断。[5]
基于此,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测评导向,就应由以往的纸笔测评偏重语文知识单一模式的取向,向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语文综合素养取向转变。以实践、体验、项目学评等测评方式,考查学生从文本材料出发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及归纳总结等认知表现的思维能力,以评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与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测评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依据,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细化,也是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疑难点的学情细化,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增强自主学习能力。[6]同时,通过这些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又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寻求评价与教学的最佳融合点。
分析、归纳、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是复杂的,是“看不见”的。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的量规,就成了对素养进行有效评价的关键。
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样例
周文叶教授在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一书中提到,表现性评价的一般流程分为四个方面:界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开发评分规则—实施任务样例[7]。当然,这里的流程只具有普适性,并不能完全代表个体性,这样的一般流程是一个可以相互交叠与完善或者说变式的过程。
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的“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任务样例进行说明。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以“汉字和汉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有关汉字的多个方面。“我爱你,汉字”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的成果是要求“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笔者从培养学生“用语文做事”的角度出发,以任务样例的设计流程作进一步阐释。
1. 界定评价目标
要想界定评价目标,须要先厘清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内涵。新课程标准中描述的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是指“梳理与探究类问题或任务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问题或任务设定要关注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8]。
经过分析,笔者总结“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的思维能力可包括“梳理分析”和“协作探究”两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可以进行细化:从“梳理分析”维度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四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认知过程;从“协作探究”维度又可以细化为参与的态度与积极性、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小组的组织与落实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形成表现性评价维度的思维技能测评矩阵(见表1)。这只是表现性评价的第一步,此测评矩阵又可以界定评价的目标。
根据此矩阵,“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目标可以作如下界定:引导学生参与到“我爱你,汉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在具体的单元情境长程任务的项目化学习驱动下,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梳理与探究”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做事”,完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全面提升解决真实语文问题能力的语文素养,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尽一份力。
2. 设计评价任务
由于表现性评价非常复杂,要想形成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须考虑的因素也颇多,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难点。如在“我爱你,汉字”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今年的“我是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即将开始,同学们想参加这次的展示交流活动吗?今年的主题是“汉字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在汉字王国中遨游,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把你所了解的关于汉字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用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再录制成视频,把“汉字文化”介绍给中外的观众吧!每个小组围绕“我爱你,汉字”主题进行研究,可以是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街头、书籍、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各个小组开始研究吧!
3. 开发评分规则
开发评分规则,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开发评价量规(见表2)。一个完整的评价量规缺少不了表现的维度、等级、描述符[9]。评价者利用相对应的量规,有依据地对学生具体的表现特征实施评价。评分规则或观察量表,还可以结合具体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定进行细化,以达到测评的目的。但须注意的是,表现性评价的目的绝不能与甄别和淘汰挂钩,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能力、困境,寻找改进学生学习的契机;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4. 实施任务活动
表现性评价本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辅以评分规则、观察量表等工具,在样例中实践,然后循环往复地观察与行动,最终才能获得相对适切的表现性评价任务。[10]学生不仅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在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表现性评价任务中,学生不仅要发挥个人的力量,还需要与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协作。在实施评价样例中,学生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个体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团队的力量。教师还需保留一些学习成果,以展示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反思。
在“我爱你,汉字”主题实践活动中,可设计如下表现性任务。
任务一:策划小达人——策划小组活动方案
自行组建4~6人小组,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研究主题,制订活动计划。教师可提供一些建议:根据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项目组提供的课外材料中寻找研究主题。可以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与汉字相关的内容开展研究,可以延伸到汉字字体的变化、影响汉字字体变化原因的探索等,也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了解学校和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情况,还可以了解生活中的汉字书法,书法有哪些流派和风格,等等。之后,还要讨论研究调查的方法,明确形成一篇研究报告的基本流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梳理资料——解决问题。总之,要明确目标与任务,了解组员的特长,确定分工,在规定时间内的任务中引发相应的表现,最终合作完成本小组的研究报告。
任务二:小小调查员——搜集、调查与整理资料
教师主要针对各小组开展研究和调查的方法进行指导,建议外出调查时最好有家长陪伴,要注意分工协作。整理资料时,建议:一要注意筛选,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地方要以官方网站或者正版书籍上的内容为准;二要注意归类,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要学会归纳整理;三要合理补充,如果资料不够丰富,还可以进一步搜集资料或者开展调查,补充更多资料,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任务三:金牌撰写家——撰写研究报告
针对读者对象,明确写法。当你面对的是中国读者,研究报告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当你面对的是外国读者,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明确研究报告的组成,即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由于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所以在为外国人介绍中国汉字时,还需要对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进行介绍,这样才能让外国人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还须建议学生思考:对搜集到的资料不能照搬,怎么才能说得既清楚,又让人容易明白?
任务四:我为你点赞——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把整个研究过程制成幻灯片或录制成小视频或进行情景化演说,在班级平台上进行展示并投票,分享本小组的研究报告。最终提出建议,增进对汉字的情感,为我国汉字的规范使用尽一份力。获得点赞票数最多的小组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我是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
三、表现性评价的实践说明与建议
1. 回归育人初心,设定多维度评价目标
第三学段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目标,是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以及归纳总结这四方面的素养要求细化成的二级评价维度,再进一步细化到观察点中的低、中、高三个不同发展水平,以“观察记录+行为描述”的方式来呈现。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构自己的评价观,从价值取向上发生转变,从关注学习结果的客观评定到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能,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接纳学生,突出对学习过程的描述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我爱你,汉字”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任务样例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项目组专门设计了任务项目化实施的分工与流程图。用动态的表现性“学习发展诊断”代替静态的“学业质量评价”,用“促进学习”的理念代替“规范学习”理念,[11]最终回归教学生“用语文做事”的育人初心。
2. 依托AI(人工智能)教研平台,伴随式智慧化记录
由于本次实践活动的任务在课堂上的时间较少,主要是靠课后时间完成,要想全面提取学生的行为表现较难。因此,可以依托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校AI教研平台,伴随式地进行各种数据的记录,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设定一个账号,教师以观察者身份登录,学生以被观察者身份登录。教师设定学生在平台上提交材料的时间与范围,特别要明确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果类型和终结表现性评价的成果形式,进行伴随式记录,实时更新。随时可以记录,如过程性的计划、小组活动记录、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以及研究报告初稿、研究报告修改稿、活动心得以及展示视频等。必要时还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干预与指导。通过AI教研平台,学生的“档案袋”实现了无纸化,以电子的形式在平台上呈现,让表现性评价变得可视化、数据化、智慧化,也更加便捷、环保及精准。
3. 活用评价量规,情境活态化评价
在本样例列举出的评价量规中,教师是观察者,学生既是被观察的客体,同时又是观察的主体。当然,这并不是确定评价结果的唯一方式。当评价结果出现较大差距时,可以根据评价量规的规则,把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相互协调与校验,这样的评价结果才能从客观上保证其效度与信度。与此同时,评价量规中的评价标准和观察点,是由师生经过讨论最终确定的。从等待教师指令的被动状态向师生共同参与的主动状态转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积极性。活用表现性评价量规工具,对学生作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真实的活态化评价。在“我爱你,汉字”主题实践活动项目情境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体系化,内容不重复。这样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下,学生表现出的才是真实的“用语文做事”的能力。
此次重点针对的是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这一类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样例开发与实践,包括对多种能力发展与内化水平进行的测评与监控。当然,这只是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中一个典型样例的开发,后续在更多的项目化、校本化实施基础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会逐步形成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的开发流程和运行机制。随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一定会助推测评的不断优化,以此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用语文做事”的综合素养,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昱蓉. 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价值与反思[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5).
[2]薛法根. 用语文“做事”:素养导向的任务设计要义[J]. 语文建设,2021(24).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51.
[4][7][9]周文叶.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135.
[5]周文叶,毛玮洁. 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 全球教育展望,2022(5).
[6]王林慧. 表现性评价量规在低段语文非纸笔测评中的研制与应用——以杭州市天长小学低段语文非纸笔测评为例[J]. 语文建设,2022(4).
[10]江欣怿,林雁平. “协作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初探——以小学高年段“我为学校午餐献计策”评价任务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2021(8).
[11]许敏峰. 低年级语文无纸笔测试的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2022(1).
(刘凤:重庆市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校;郭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2年11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2022-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