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结果也就不一样。
记得高三时老班时常训斥到:“你们喜欢唱歌、跳舞,可以呀,等考上一本,你们可以在大学的平台里展现出来;倘若没上大学,难不成在地里干活,你会对这个猕猴桃树唱歌(因为老家那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猕猴桃),而现在在备考阶段所有的兴趣、爱好都给我收敛着。”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平台这个词。那时还固执地不以为然:坚信最好的学生依旧会有很差的学生,差的学校也一定会有优秀的学生,而平台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媒介而已,而个人的努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那时的天真,却不知不同的大学,国家给予的补助各不相同、外界对学校的认可不同、而学校的各方面设施又是千差万别,更重要地是学校能提供的平台将会是踏上征程的新开始。
朋友科,在暑假末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研计划”,很幸运地科通过了,最后只需要过国家线就可顺利读研,而且不用再经历痛苦“无辜惨死”的复试了。要知道西电的通讯、计算机,在西北地区是很不错的,每年有大量的人报考,其中不乏985、211院校的学生,而招生人数却始终有限。
科报的专业是密码学,隶属于通信工程学院,短短三天的经历却让他感慨万千。听他说,西电的通信、计算机方面设有“华为实验室”、“中兴实验室”各种设施齐全,而且每年到了毕业季这些大公司会去学校“提人”。
虽说现在已不再提倡“985”、“211”院校,可差距却明显地放在那里。再看看我们自己学校,虽说是个一本科院校,可实验室却只是有几台老式电脑,就算有昂贵一些的设施,也总是“被保护”,偶尔的实践,也会因设备有问题,而所有的努力也会因这些“意外”得不到预期的结果;每到毕业季,又因学历、“出身”高不成低不就被各种打击(除了个别技术大牛外),最终即使签到工作,与人家相比还是有云泥之别的。
而这就是现实,对于牛人来说平台只是一个展示的作用,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呢?本身就像是个不起眼地“砂砾”,而好的平台就像是“蚌”,长期的打磨终有一天会成为美丽的珍珠;倘若本身条件不错,可误入“凡尘”后,那么先天的优势大都会被沙尘慢慢所遮盖,只留下泯然众人的“仲永”。
再比如,在简书中写文章这件事。不同的专题就像是风格迥异的平台,当你创作完一篇文章后,倘若对所投的平台不加筛选只是随性而为,那么被拒稿的概率将很大,读者也将很难阅读到你的文章。
由此可见,平台的重要性已经呼之欲出了。
倘若你还有选择权,那么就去选择一个还不错的平台吧;倘若机会已经错失,那么也不要悲观、怨天尤人。
无论你在哪一个平台上,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平台最大的作用,或者说借助平台的作用把自己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因为平台并不是一次比一次好,若放到了一个并不是很理想的平台或根本就不给你平台,即使你能力很强,你想做事都是做不成的。
平台是很重要,但不可眼高手低,毕竟只要脚下的真实才能给人心安。
骚年们 加油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