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末,去峨眉山旅游。到金顶看了万佛后,导游又带我们看了在金顶卧云底东面的,一悬空600多米的巨崖,舍身崖。当时导游只是让我们匆匆的瞥了一眼,便领我们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导游说:“别在那里待太久,那个崖,很邪门,前两天刚有一个大学生跳下去了。”
我很震惊,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事件的好奇,开始询问导游更多的关于大学生跳崖的问题,可是,事情刚发生,导游也不清楚来龙去脉,所以谈着谈着也就算了。
可就在离开峨眉山后没几天,我又在网上看到了有人跳舍身崖的报道,原文是:
“在九月初,21岁女大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跳下舍身崖,在选择“自杀”之前,女大学生在舍身崖崖边,做了许久的思想斗争,原以为大家的劝说,能够让女大学生放弃自杀的念头,最终“恶魔”还是战胜了“天使”,女大学生还是,迈出了脚步。
看到女大学生生前书写的遗书,得知,女大学生患有抑郁症,自己想过从抑郁症中走出,也试图找过身边的朋友诉说,可是得到的回复是“是你太脆弱了”,加上父亲早亡,妈妈要抚养自己和弟弟,学费都是贷款借来的,加上抑郁症的折磨,觉得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痛苦,只想在舍身崖上跳下,结束这一切。”
这则报道再一次震惊到我。
我亲眼见识过舍身崖的险峻,对我而言,哪怕只是站在崖边望一望,都心生恐惧,心底有一个很强烈的声音是:我不敢太靠近,我不能太靠近,我害怕,我怕死……
那他们呢?他们在想什么?是什么感觉?他们怕不怕?
我想,于他们而言,必是“生不如死”的“煎熬”遮蔽了“向死而生”的“恐惧”,所以他们生出了一颗亡命天涯的“勇敢之心”。而抑郁症,就是吞噬他们生命的魔鬼。
小鱼是我的来访者,她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做心理咨询的。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有中度的抑郁及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症状,心脏,胃,扁桃体,都有问题,曾有轻生的念头。
小鱼是个本本分分的家庭妇女,女儿大学刚毕业,丈夫打工持家。她性格内向,为人善良,有很强的道德约束感,从不与人起纷争。从小到大,她都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年轻时为父母的选择活,现在为女儿活。她很累,心里有很多委屈和无奈,可是,她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活的不开心,不幸福。
她想甩掉抑郁,想快乐起来,好起来,我感受得到她那种强烈的渴望。我知道抑郁症患者需要来自外界的力量做支撑,这种外界的力量,能搀扶孱弱的他们,陪他们走一程。
可是就在治疗进行了一半,小鱼的内心刚刚有了一点力量感的时候,我们遭到了她家人的“阻碍”。而这“阻碍”不是刻意的破坏,是因为家人们的“不懂”。家人们希望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好起来。希望咨询师通过“洗脑”让她瞬间改变想法,却不想看到她任何“有风险”的行为改变。
抑郁症的病因是人的攻击性向内。佛洛伊德的理论中,攻击性是人的天性,包括愤怒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通过语言和行为从他的体内,从他的世界向外面传递。可是,抑郁症患者因为害怕失去关系和爱,他们不敢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他们有太多的忍让和委曲求全,而他们又没有心胸和力量支撑这份退让和付出,所以,这股能量只能积聚在自己的身体内,或是受思虑的折磨或是受躯体化的痛苦,他们身心俱疲!
而这种负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想法,自杀源于什么?源于对生活和生命的绝望。这种绝望来自于无助感,即我怎么做都不可以,怎么做都快乐不起来,我永远都不会幸福。这种痛苦,让人生而无望。
进一步说,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冲突。好多事情,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既想这样,又想那样,于是我们被囚禁在一个位置动弹不得,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我们成了笼子里被电击的狗,只能任由郁闷,懊恼,愤恨一股股的袭来,慢慢的,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即“怎么做都没用”的信念。能做的,只有哀嚎和死去。
针对抑郁症患者,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这种疗法结构严谨,咨询格式化,疗效显著,因此,它在美国是可以通过医保报销的。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替换人们的想法,来改变负面情绪的。它也可以通过激发人们的新行为,从而创造——我可以改变生活,我可以控制局面的新的生命体验。
这些新体验的深层意义是,让她看到,在她的生活和生命中,她既可以A,也可以-A,她有做新的选择的机会,她有能力和力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以前不敢拒绝别人,无法说“不”,现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一下,勇敢的拒绝,也许,拒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呢。
比如,以前不敢和人有冲突,总是逆来顺受,现在我们从小事开始,尝试着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愤怒,尝试着展现自己的攻击性,也许,这样才能教会身边的人重视和尊重自己呢。
比如,以前想做不能做,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现在以重活一次的态度尝试的去一件一件的做。也许做过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这样自由和自如,生命也是很美好的啊。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只有能活成自己,去活成自己,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和价值。而他身边的人也很重要,只有身边的人也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之后,才会给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抑郁症患者才不会在本就没有力量感的生命中听到“你就是太脆弱了”“你就是太矫情了”之类的评价。
内心的力量也像身体上的肌肉的力量一样,是因一点一点的训练而逐渐强大起来的。而对心的历练,就是那一件件超出我们舒适区的难事,可怕之事和看起来不可行的事。
谁都无法替代当事人自己在生活中,磨砺中成长自己的资格。经验也好,智慧也好,力量感也好,都是在这磨砺中增长的。
我们要相信,既然老天让我们生而为人,那它也一定也给每个人都创造了一颗敬畏生命的“勇敢之心”。它就藏在我们身体里,我们的灵魂里,寻找它,看见它,用正向的语言和行为激发它,勇气就会填充到我们的整个世界里。
要记得: 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身心健康咨询:13089351979
(微信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