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友人周末来古都,千里相聚可聊的话题自然很多。初中毕业彼此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继续学业,彼此不见面已有十六、七个年头了。从当初的毛头小子,现在都已是为人父母。虽然离开故乡都很久了,但是从一见面到离别的话题都没有离开故乡,彼此感慨最多的是灵秀的故乡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美好的童年。淳朴的乡风以读书为荣,使我们很小就从书本中汲取了营养,才有后来许许多多走出大山的故事。
故乡的 风乡土里出来的孩子心底一直攒着一股气,走出大山便一路不停地打拼前进,生怕为故乡丢了脸。乡土里出来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只是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深埋心底。因为同学各自走出大山后散落在全国,彼此间也很少见面。只到最近,两个身强体壮的同学相继过世,才让大家猛然体会到什么是世事无常。小学老师已经70来岁,在群里发了些她珍藏多年的照片,看着年少稚嫩的少年,泪流满面。那时她第一次当老师,带小学一年级,那时的我们初为学子,打打闹闹少有人管教。老师为我们培养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有些知识早已被时光冲刷了去,但正是这些学习习惯陪我们终生。偏远的乡土仿佛与世隔绝的一方世界,不通电的日子里,晚饭后聚到老师家听老师点着煤油灯讲书本里的故事。绘声绘色地演讲带我们走进了故事里,每个人的小脑瓜里都有一个形象不一的鲜活的人物。贫穷没有带来电视,却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那时候感觉读书真是一件高雅的事情。田间地头忙活了一天的家长们,每次作了什么新奇的吃物,总不忘让我们带去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那时候,相亲们对老师的尊重发自肺腑。
故乡的 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下乡来都能呆得住,不少年轻老师体验生活般地待了一个学期,便早早托关系远走高飞了。可以说,长期留下来的老师都是本土的老师居多,她们普遍学历不高,但她们知道学生背后殷殷的家长期盼的目光。她们一边代课,一边自学提高教学水平。那年中考我们考了全县第一,那年高考我们考了全地区第一。再后来,我们去上了大学,乡里那届的骨干老师都被挖到高级中学去授课了。
故乡的 风故乡是个有灵气的地方。如今我们都如是说着。还记得老师不久前的感慨:“感谢你们容忍了我,那时你们是我第一次带学生。”还记得同学们含泪的回答:”老师,感谢您容忍了我们的顽皮与不羁,有您我们很幸福!“故乡不言不语,只是默默地用她那博大的胸怀,继续培育着下一代。
故乡的 风酒到酣时,同学不禁感慨,地杰才有人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