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气读完陈行甲的书,着实非常感人,家史类的书的确不会让人失望。有很多好内容有感触值得记录,今天先写一下最后他儿子在跋里做的总结。他回想和总结爸爸陈行甲对他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
谨以此为父亲的这本新书作跋,并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摘录来自: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是的,是一种共情能力,这种能力帮助你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获得价值感,帮助你营造幸福生活获得幸福感,帮助你树立健全人格和良好三观。精英教育很重要的一门课是戏剧表演课,这个课程之所以重要,我想也是在于此。
陈行甲就是如他儿子所说,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看到这里我也很开心,以前我自己描述和总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总感觉说不太准确,总不能说是多重人格吧?这次看到这几组词真的很合适,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也像陈行甲那样将人生安排成上半场、下半场、甚至加时赛,反正就是多元化的人生价值观。
当然《论语》里的那组描述也不错,但没有陈行甲书中这么通俗细致。论语里说的君子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内在修养会通过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风度或气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相貌并不出众,穿着打扮也毫无特色,但是和他交往之后,就会感受他身上有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气质,让人愿意与他多交流;而一些相貌出众、打扮人时的人,初看给人感觉很好,可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这个人只是外表做得漂亮罢了,内在毫无可观之处。内在修养没有做好,外在表现就好不到哪里去,即便可以装得一时,也装不了一世,迟早会露出马脚。有形象没气盾,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虚、干瘪。要想具有君子风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言行举止、坐卧行走都有要求。内在修养自然不必说,这是必须做好的功课。个人修养做好后,如子夏所言,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望之俨然”,就是举止要庄重,这是就仪容而说的。在与他人的初步交往中,我们最先获取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就是外在的仪容仪表。这些是早在双方深人交谈之前,就作为第一印象被对万感知到了。虽然我们说识人不能只看外表,内心更重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长相不出色,衣着不华丽,也不要灰心,那就在举止庄重上下工夫。举止庄重,不轻浮,这是对外在表现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举止庄重的人容易给人形成一种稔重可靠的印象,这样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容易让人产生“凡事交给他准没错"的看法。而对一个举止轻浮的人,人们更容易作出此人难当大任的评价。儒家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都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举止轻浮,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因而,要求自己“俨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同时反过来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即之也温''是从进一步交往上说的。当与他人的交往进一步深人的时候,还保持着庄重严肃就有点儿不合适了。双方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如果冉以庄重严肃之貌示人,总让人感觉有点儿难以亲近,甚至还会让人产生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时要怎么办,就是子夏所说的“即之也温",是说待人要温和。亲切温和的态度,不仅展示出对他人的友好态度,也有利于双万友好坦率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一点,对有权有势的领导者尤为重要。位高权重,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威严,如果冉保持严厉,那就会让人望而却步,让下属战战兢兢。而和颜悦色,则会解除他人紧张,也显得平易近人。温和的态度会让人亲近,乐于诉说。因此,以这种态度待人,在获得他人亲近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实情。
“听其言也厉'是从言谈上说的,是指说话准确严谨,而不是声色俱厉。上面说待人要温和,但是温和是态度,不是内容。君子不能一味逢迎,一味善意,说话做事要坚守原则。这样一来,就有了“其言也厉'的第三变。这句意思是,君子讲究言必行,行必果。因此说话更加谨慎,不该说的绝不说,办不到的也不说;一旦说出来,就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严密,无懈可击。君子不说模棱两可的话,原則是他言行的唯一参照。并且,所谈之事都是正事,不搞阴谋诡计,更不去说三道四,狎昵苟且。君子一言一行,均是正大光明。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的表现,只要内心修养做好了,外在就不会出差错,所以说来说去,重点还是在内在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