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生而不自由不平等

人生而不自由不平等

作者: 青宗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5:54 被阅读0次
    人生而不自由不平等

    一《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

    作者·武志红

    武志红,男,中国人,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为何爱会伤人》系其2012年作品。

    推荐星级:

    满分为五颗星,适宜读者:对心理学有兴趣、渴望构建健康有效的人际关系,且愿意因此付出努力的读者,此书能认识自我心理、剖析存在问题、指导现实生活。

    前言:人,此种依赖于某段人际关系生存的心理动物,生而不自由不平等。年幼时无法选择而被动成长,年长时不懂疏导而被动选择。

    那日傍晚,天刚擦黑,月光闪躲,高原的风一如既往阵阵呼啸,整面的落地窗外树影横斜。我蜷在地板蒲团上泡了一杯热茶,看了经典悬疑推理片《致命ID》。

    90分钟的电影,全程没有BUG,逻辑性很强。与其说是一篇恐怖推理片,我倒更觉得这是一部心理学作品。主人公因在儿童时期遭受的囚禁、虐待导致心理障碍,以至于用杀人的方式抒发其个人内部世界的冲突与矛盾。作为一名女儿刚年满2岁的新晋母亲,这无疑引发了我对儿童心理教育的一些触动。

    但我没有想到,9点上床后,我歪着脑袋在床上翻开的《为何爱会伤人》却一次又一次将电影带来的心理触动延伸至更远。如果说看《致命ID》仅仅触动了作为母亲的心弦,那么《为何爱会伤人》(以下简称《爱》)触动的除了作为一名母亲的区块,更触动了作为一名配偶,乃至于一个自然人的个体心理区块。

    儿童期·性格塑造·行为选择

    “母亲…原来是这么沉重的角色担当…”

    这是本人在翻阅《爱》的过程中,无数次油然而生的感叹,我形容母亲的形容词不是伟大不是辛苦而是沉重。

    作者在书中讲到儿童期性格的形成来自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塑造,特别是因在先天生理孕育产生的天然亲密感以及后天社会分工导致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格局,导致儿童在成长期间,多与母亲为伴且感情密切。

    那么,作为一名母亲,想要培养心理健全的孩子,首先要个人心理健全,其次要营造一个较为健康的家庭环境,最后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要有意识的去传达爱与关怀(这一套流程都中的几率好难,女性在生活中难免有因不顺的客观导致情绪管理不当并投射在家庭的时刻,配偶又是否足够健康且愿意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呢?长达一生的矫正无疑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相对于坚持做更好的自己,以“不要矫枉过正”“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而且很健康”为理由去放任自流无疑是简单轻松且顺理成章)。

    所以,我说,“母亲…原来是这么沉重的角色担当…”

    继续作者在本书中阐述的观点:人的任何心理问题都在儿童时期和原生家庭中找得到原因,比如儿童在原生家庭中因某种行为得到鼓励或关怀(因某种行为得到批评或压制,就反之),她(他)就会有意无意放大这种性格,进而强化此种行为,这是意识层面,但人心理之复杂,潜意识层面总是反对意识层面的认知行为,哪怕你引导孩子的方式总是和风细雨式的,也总有另一个心理恶魔在蠢蠢欲动等着发泄和破坏。

    作者关于儿童期的讲解,列出了这一套流程:孩童的性格受到原生家庭(尤其是母亲,而母亲又受其原生家庭和配偶的影响)的影响和塑造,被动养成某一套行为逻辑并进行实践(这一套显然在其原生家庭中是靠谱的生存法则),而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已形成了心理意识。

    婚恋期·意识实践·被动选择

    个体差异+两性差异导致=婚姻鸿沟

    在本书中,作者列出了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如明明很幸福却一再寻找安全感的妻子、拥有完美妻子却渴望逃避的丈夫、满身是伤却依然和家暴犯结合的女性、不愿意先说出“分手”而互相消磨青春的情侣、宁可拥有形式上的配偶却不愿意修复婚姻也不愿意彻底离婚的伴侣……

    -婚姻里,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幸福

    我想每个人都会给出这个笃定的答案,我们想要的是幸福啊,那么又是为什么明明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目标,却总是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背道而驰呢?

    -这是因为,“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啊。而我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着别人。这一切在短兵相接的亲密关系中又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往深入挖掘,造成婚姻鸿沟的答案不言而喻:伴侣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待差异的方式。

    个体差异因每个人在婴幼儿期、儿童期经历不同,呈现出的客观表现也不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一大段已有解析)

    两性差异:一是“男人和女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似乎可以概括为:女人对爱情的理解导致了男人的痛苦,而男人想要脱离这种痛苦时,就会被女人理解成他们不爱自己,于是会陷入更大的痛苦中”二是女人所遭遇的创伤多是报抛弃的伤痛,而男人所遭遇的创伤多是被吞没的伤痛,不同的伤痛模式应激出不同的婚姻相处模式,也引发出不同的矛盾。简单来说,在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因为缺失某样关怀或者淹没于某种关怀内,都会导致心理缺失,让我们在成年后选择伴侣的时候选择去给予或者逃避。

    作者对于婚恋期又列出了一套流程: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选择伴侣,在婚姻中,正是这些双重的差异我们会在婚姻里经历一些冲突和伤痛。

    如何避免这些伤痛?这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认清自己的内心,我是怎样的存在?只有自己能走出自己的牢笼,门开着,钥匙在自己手里,你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伴侣的意义是什么?正如此书中讲,“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配偶不是我们感情缺失的答案。每个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很多时候,我们想着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伴侣想要的什么?为什么?我想从伴侣的身上得到的又是什么?这些模糊的概念,如果能想清楚,大概我们的心理就又能强大一点,自己又能成长一点。

    能客观的接受自己的内心,并接受伴侣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的一种完美幻想,真的是好勇敢啊。

    个体心理完整度探讨·漫思

    在非常大的论文压力和家庭琐事中看完的此书,实在感触颇多,作者因为心理咨询者的职业,难免把人都看作是具有某种心理疾病的病人,而于我来说,能得到一次耳提面命的心理觉知的机会已是幸运。

    但是也不免会想到人类究竟给自己构建了怎样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啊,我们历经成千上万年构建了生活秩序经济秩序心理秩序,而这一切果真意义非凡吗?如果真把自己置身于这个巨大的秩序之下,不难发现人生而不自由不平等,且永远无法自由平等,因每个人原生家庭不一样,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不一样的人生,又因为每人机遇不同,难免境遇大不相同,我们以为是命运的安排,其实被自己内心支配者行动,行动又传递者感受,感受对现实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现实。如果没有专业心理专家进行剖析,我们其实很难发现自己的内心到底住着什么?

    原文“经典十句”抄录

    1、你到底是更在乎幸福,还是更在乎你的想法?你想要的究竟是幸福,还是一个幻想?

    2、爱,太多的时候,是一个孤独的游戏,而相处则要和一个真实的人打交道,这是真正的关系,这真的很不容易。

    3、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心理学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言行和心理变化都发生在种钟关系中,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关系中的某种东西)

    4、配偶不是我们感情缺失的答案。每个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5、男人主要遭受的是被吞没的创伤,而女人主要遭受的是被抛弃的创伤。

    6、比内疚最深一层的,是恐惧。

    7、我们必须尊重真相,否则就会背离自己的心,而这种背离会让人分裂,让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剧烈交战,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也一直处在剧烈的冲突之中。

    8、看起来你在追求完美,但是其实你关注的是不完美。

    9、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每个人的心理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10、命运,就是自己的内心在外界的展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而不自由不平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f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