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最初的记忆,还要追溯到我刚出生的时候,听妈妈讲,爸爸特别喜欢女儿,我刚满月爸爸就抱着我到处炫耀,走到哪里不出三句话,准是“我女儿”……那时,父母刚结婚,妈妈23岁,爸爸22岁,但在那个年代,两个人也算是晚婚晚育的模范了。
爸爸有位好友,娶妻多年未得孩子,见我出生爸爸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常常来我家看我。他的那份羡慕,总是被藏在眼底,谁也没有发现。后来,我再大一点,可以喝点汤吃点馍饭了,爸爸就总是在清晨打开大门,看到门口放着一盆鲜活的小鱼。村里有几家打鱼卖鱼的人家,但鱼,究竟是谁送的呢?鲜美的鱼汤滑进了我的心里,但神秘的送鱼人却成了一个谜,直到有一天清晨,爸爸早早的躲在门后,想看看每天的小鱼到底是谁送的。
夏天的天亮的早,打鱼的人家总是天刚亮就收网,然后把打捞的新鲜鱼儿拉到菜市场,卖个好价钱。爸爸听到盆中鱼儿跳跃的声音,就打开了大门,抬头却看到了他的好友,那人羞涩的冲爸爸笑了笑,说:咋样?闺女喝了新鲜的鱼汤,是不是越长越漂亮,越长越聪明了?听说小孩吃鱼眼明心亮,我就记着了。
再后来,他,就成了我的干爹,我就成了他的闺女,有了两个爸爸的疼爱。他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但爸爸妈妈说,就冲人家小时候记挂着打来的第一网鱼不是卖钱,而是给你熬鱼汤,这份情,你都得记着。干爹干妈虽然只是一个称谓,虽然他没有生育之恩,但人家对你的疼爱,却丝毫不亚于亲生父母。
从那以后,我的生命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鱼。妈妈最喜欢给我炖鱼汤,新鲜的鱼儿买回来,仔细地刮去鱼鳞,剖膛开腹,唯独留下鱼泡泡,妈妈说这个和鱼肉搭配才是美味。把洗干净的鱼儿,和各种大料以及葱姜,一起放进锅里,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熬到了一定火候,出锅盛在瓷盆中,洒上新鲜的香菜,再淋点香油,鲜美的鱼汤瞬间就香浓了你的味蕾。时至今日,我最爱的一道菜,还是清炖鱼汤。
偶然间,与友同游濉溪青石老街,街中藏了数十家银铺,我无意走进了一家名为“義和祥银楼”,在新光闪闪的各种手镯、吊坠、耳环中,瞧见了躺在角落中的一对手工银制金鱼耳坠,瞬间心生欢喜。忙唤店主取出银鱼,拿在手中仔细端详。

那是一对金鱼耳坠,细细的耳钩下垂着一只精致的金鱼,金鱼的尾巴稍稍上翘,仿佛在用力的向前游动。金鱼的眼睛闪着银光,透着银的坚韧与柔软,身上的鱼鳞弯弯,用手轻轻抖动,鱼儿便在手中闪着银光游动起来。看做工,虽比不上商场卖的模具制成的首饰那样精美细致,却也透着银匠多年的制作功底。
我一向最喜在旅途中能够淘到一些宝贝,或许也源于曾经看过三毛的许多作品,作品中大都是她从各处淘到的所谓“宝贝”。这些宝贝虽不是什么名贵的物品,却也会因你与它一刻的对望,明白了彼此,就是等了盼了许久的。
店主是个手工银匠,做银器也是许多年了,店里所有的银首饰,都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见我如此喜欢银鱼,便与我聊了些银器的制作和保养。又从他口中得知,老街将于不久后拆迁,政府将要重新修建老街。我问,如果老街建好了,那你还会继续做手工银器吗?他一边用玛瑙石帮我抛光银鱼,一边轻轻叹了口气:“再建后的老街,谁又知道是怎样呢?到时候,也不知道,我们这样的手工作坊,还能不能存在呢?”
我终于将那对闪亮的银鱼耳坠,戴在了自己的耳朵上,一边是因为打心底深深的喜欢,一边也怕老街重建后,再也没有机会遇见这样的“宝贝”。虽然那手工作坊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却从心底感恩手工艺人做出的每一件银器,都满满地包含了老街青石板上,厚重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