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小宝坐在餐桌前喝了两口小米粥,不喝了,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拼乐高,一会儿爬沙发,奶奶喊了两声不过来,索性端起碗,追在孩子身后一口一口地哄着吃。小半碗粥下肚,奶奶已累得气喘吁吁。
场景二:妈妈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茄汁大虾,土豆炖排骨,色香味俱全,大家准备举筷大吃一顿,奈何小公主撅着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怎么回事?不爱吃。不吃没关系,宝贝儿,你想吃什么,妈妈再去给你做。
场景三:幼儿园里,午饭时间,三菜一汤,硕硕丝毫不动碗筷,小手托着腮帮,看着饭菜发呆。老师说:硕硕快吃吧,吃完我们去玩玩具。五分钟过去了,硕硕的饭菜一点儿没动,老师使用各种办法引导,好不容易塞进嘴里一小口,就在嘴里含着,牙齿就像生了锈的机器动弹得缓慢而让人着急。
吃喝玩乐,乃应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把吃放在第一位,实则说明了它具备天下第一的属性和霸气!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没有那个人会与吃有仇的吧?除非得了厌食症或其他什么症状,否则在人的一日生活中,食,就是天!
可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就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身为幼儿园的从业工作者,每次带小班,最为头疼的就是孩子的饮食困难。现在的孩子在饮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挑食。这绝对是大部分家长也苦恼的事实。不爱吃青菜,尤其是萝卜、蘑菇、菠菜,有的孩子甚至一丁点儿青菜也不吃。还有一部分孩子不喜欢吃肉,闻到肉味儿会恶心。有的孩子不爱吃面食。更有甚者,就像占卜师一样,把所有的饭菜来回瞄几眼,米饭里加点儿菜汤吃下去,其他的都不吃了。
2.不能静下来吃完饭。幼儿园里一些活跃好动的孩子,吃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上来猛吃五分钟,肚子里有存底儿的食物了,就不再吃了。跑到其他地方去玩。
3.咀嚼能力弱。牙齿不给力,要么满嘴牙都黑了,坏了,要么小时候吃流食和细碎食物太多了,导致一个活脱脱的小孩子,反倒像掉了牙的太奶奶一样食物放进嘴巴里嚼不烂。
4.胃口差。很多孩子自己会说:老师,我没胃口。可是,明明一个上午的时间都在活蹦乱跳的参与各种活动,体力消耗足够大,按说到了午饭时间已是饥肠辘辘了。可是孩子总是说自己没胃口,好像天生对美食产生了强大的抵抗力。
5.吃得慢。幼儿园里大概会安排40分钟左右的吃饭时间,有的还要多一点。按照正常情况下,孩子是完全可以吃完的。可是,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几个孩子,如果老师不喂他,他能吃1个多小时也吃不完。
跟家长沟通交流,发现很多家长会埋怨自己的孩子:
他从小就挑食很严重,我们在家里也拿他没办法;
他太贪玩了,吃饭也放不下玩具,边吃边玩;
他就是慢性子,吃饭也是慢吞吞,饭都凉透了他也吃不完;
他吃什么东西都是塞得满嘴都是,感觉什么都嚼不动。我们都着急得不得了;
我们真羡慕人家吃饭好的孩子呀,怎么我们家的孩子胃口就是这么不好呢?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谁的错家长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没有反思问题背后的原因呀!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不好好吃饭到底是谁造成的?是孩子的错吗?
有,只是个别。
个别孩子可能天生体质、遗传基因或者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原因,饭量小,吃得少,脾虚胃口差。这需要找专业医生进行专业的调理。
但,大部分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要负全部的责任!!
孩子刚一出生,就具有觅食的无条件发射,头会朝向有乳头的方向吸允母汁,这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生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没有例外,都是具有觅食的成长需求的。
那接下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出现了有差别的饮食现状?
第一,婴儿时期饮食结构的单一性。
今天刚刚看到北大教授郑也夫说过一段话:
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
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原因。我们胃里缺少一种酶,小的时候多喝牛奶,就能够开发这种酶。如果小时候不怎么喝牛奶,到年岁很大时再喝,胃里就没有能够消化牛奶的酶。
吃其他食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家长自认为孩子喜欢吃甜食的,很多时候就会拿甜食引诱孩子。给孩子喝药前,会告诉孩子,如果你把药喝进去,我就给你一块糖果。这样的引诱对孩子是味觉的错误刺激。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岁之前,给孩子食物里加盐,孩子食之有味,导致后来再喝母乳,或者其他口味清淡的食物,孩子就不喝了。
还有的家庭,父母饮食结构就很单一,固定吃几种蔬菜,饮食不够丰富,所以影响孩子的饮食结构。
建议:从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尝试酸甜苦咸各种滋味,品尝各种不同口感,不同颜色、不同烹制方法的食物。从婴幼儿期,激发孩子对于各种食物的需求。同时,父母要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挑食,对每种食物表现出喜爱,也会无形中影响孩子。
第二,零食过多,或者不定点儿吃东西导致孩子没有饥饿感。
零食对孩子的诱惑力有多大?想必家长都有所领教。零食的口味多样,香、脆、甜、酸、咸,更能刺激孩子的味觉。不时的摄取零食,势必使肠胃得不到充分休息,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引起肠胃功能失调。食欲使大受影响。还有的家长虽然不给孩子吃零食,但是一天到晚总是不断的分餐给孩子吃东西,导致正常饭点的时候孩子不饿。
建议:不要因此禁止孩子吃零食。小时候被禁止吃零食的后果就是长大后当他可以自主支配选择权的时候,就会疯狂地向零食发起进攻。所以,少量的,适量的让孩子接触一些零食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大人要做好引导:一周一次或者每次去超市可以让孩子选择两种。
第三,家长纵容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了饭孩子不爱吃,大人立即再做新的,久而久之,孩子挑食非常严重。
看着电视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进食量。
边玩边吃,家长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着哄着喂,吃饭没有吃饭的规矩。
建议:对待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家长要做到一个基本原则:立场坚定,态度温和,方法得当!
对待挑食的孩子,不要问他喜欢吃什么?孩子对他要吃什么没有概念的。而要调整为二选一的方式问他:你喜欢吃胡萝卜还是白菜?孩子通常会说:我喜欢吃胡萝卜(或者白菜)。试一下,这个方法很奏效的。
如果饭菜做好了,孩子选择什么都不吃,那就饿一顿好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然后果法,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应有的后果。千万不要任由孩子挑三拣四。孩子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家里的哪些大人,所谓爷爷奶奶最好欺负就是这个道理。
而对于有的孩子边玩边吃,吃到一半跑走了,家长要和孩子商量好。比如:吃完饭才可以玩玩具或者看电视,如果孩子执意坚持,家长就要利用前面说到的基本原则,态度温和地对孩子说:吃完饭才可以看电视!不管孩子做出多么强烈的不满的反应,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力量,就会默认这个行为。
而且,吃饭要有时间限制,一顿饭不能超过五十分钟,饭点结束后立马撤走饭菜。
第四,喂饭,剥夺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不到嘴里,自己吃不饱,不让孩子自己吃,有的家长看着孩子自己吃饭掉的不如吃的多,心疼粮食,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自己吃饭把衣服弄脏,嫌麻烦,有的家长嫌弃孩子自己吃饭慢,不如大人喂来得快。不管什么样的原因,结果都是一样:靠喂饭长大的孩子离开了家长就不会自己吃。
建议:家长要放手,放手,再放手!放下你的担心和焦虑,要相信,孩子天生爱做事,孩子的动作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从笨拙的不协调的阶段过渡到灵活的自如的阶段。孩子喜欢自己拿勺子吃饭,那就让他自己吃吧。他会用尽所有的办法吃到盘子里的食物。当他成功地将一口食物放进嘴巴里的时候,他会感到全世界都在为他鼓掌!日本幼稚园里的孩子,七个月就能自己将草莓放到嘴里吃掉,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不可以呢?
第五,积食
积食是一个中医病名,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胃肠所形成的胃肠疾患,多发于婴幼儿,一般表现为吃了东西不能消化、肚子发胀、舌苔厚腻、大便干燥、口气中有酸腐味,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等。长期积食,孩子胃口不好,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是单纯积食,也不严重的话,一般饿几天,等肠胃功能恢复了,孩子就有了胃口。
建议: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尤其是周末或者节假日,走亲访友,朋友聚会的机会比较多,孩子一般容易吃的太多太杂。
孩子的饮食还是要规律,有节制,也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奶奶或者姥姥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一般都会逼着孩子吃太多东西,导致孩子的小肚子圆滚滚的,就像被充多了气的皮球。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谁的错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的年龄,吃饱才能保证身体需要的能量,吃好才能保证身体需要的营养!
让孩子吃饱吃好,是我们身为父母的重大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