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的文章写到实体书店的没落,这也的确是一个社会现实。可能小时候常常去的书店,在十几年回到老家的时候,忽然发现已经变成了一家咖啡店或者一个商场。
不免令人有点唏嘘落寞一番。
有书店情怀的作者们就“忆往昔峥嵘岁月”,怀念那些曾经在书店里度过的愉快时光,顺带抨击一下社会,总是带着一副悲天悯人的强调说道:浮躁的社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都忙着赚钱去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情怀这个词因为锤子手机的出现而变得比较暧昧,由原本的褒义词变成现在的可褒可贬。很多时候,写点文字,带点小情怀,就如同啤酒配炸鸡。但是往往却欠缺了很多的清醒,凭着感觉在表达而已。
言归正传,实体书店的没落是因为读书的人少了吗?
似乎是这样,没毛病啊。
但是有毛病,而且毛病很大。
1、你看到实体书店的没落是因为你没看到网络书店!
实体书店的确是没落了,但是网络书店正在崛起。实体书店的没落很大程度上要和目前网上书店的流行有关,国内的京东当当淘宝天猫,国外的亚马逊,这些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很大。
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书店的概念在扩大,整个市场包括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我们看到了实体书店的没落,却忘了同样是书店的京东们却生意还可以。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看过这方面的数据呢?
2017年京东双十一的数据很是靓丽。我们可以看下双十一之后网络上的新闻:
京东双11图书销售情况.png京东图书11.11战报刚刚出炉,从战报数据看,全民阅读与消费鸿沟持续收窄,11.11期间,京东图书总销量超6000万册,图书音像销售码洋超23亿元;11.11当天销售金额同比增长高达130.8%,销售码洋近5亿,同比增长92.6%,可以说成绩斐然!
京东这样的数据简直是亮瞎了很多人的眼,这样的成绩实体书店怎么抗衡。更何况京东的物流也是一流的服务,基本是第二天就可以拿到你想买的书。
而另一边,大多数实体书店的服务却是完全跟不上。我去过很多次深圳的中心书城和COCO PARK里面的书店,但是很少在书店买书。通常都是去实地看看我想买的书,然后回家在网上买。因为实体店的书不打折,很多书店的书也不齐全,等等原因。诸如此类的原因实体店不得不没落。
2、阅读的人真的少了吗?
其实京东双十一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来,增长率是如此的惊人,至少买书的人不少。
当然你可以说,买书的人不少不代表读书的人多了。
我一向不太愿意仅仅依靠自己想象和感觉来评论,实际上我们国内每年都会有全国阅读调查的报告。只不过很多人没看过而已。
2016年全国阅读率.png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的全国阅读报告,报告并没有显示我们的阅读减少。所有的阅读率增长了0.3个百分点。
这似乎不算多,但是看其中的各项就会发现,报纸和期刊下滑严重,图书和数字化阅读有所增长。报纸和期刊的阅读基本是被手机和电脑所取代,今日头条微博等媒体的阅读率应该是没有减少的,那实际上这部分的阅读率仍然是增长的,只不过换了个方式。
图书和数字化阅读方式增长,或许更好的说明了我们目前的阅读方式在改变。
各媒介对比情况.jpg如果这还不够明显,那么可以看下下面这个图:
网络手机阅读.png我们的阅读是没有减少的,网络和手机的阅读正在高速的增长。读书的概念或许已经不是过去那样拿着一本书来读才是读书。很多人已经很习惯类似于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之类的读书方式,也有很多人习惯在喜马拉雅上听书。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所谓的碎片化,但是还有很多人正在碎片化的阅读,比如公众号。
3、社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浮躁!
阅读的人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阅读的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能够给我们读者选择性越来越广。
我可以体会实体书店的无奈与无力,但是我们似乎也只能在这些书店多买一本书,但是很难挽救这个行业的衰落。在这个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的历史车轮更加的猛烈,更多的行业正在被颠覆。比如虽然我很讨厌马云,但是对于那些批评说马云让很多实体店倒闭的评论仍然难以认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就是这样的残酷,更何况马云还让无数淘宝店主致富了。
我们可以缅怀,可以不舍,但是不能没有头脑的批判。
我非常讨厌一种评论,无论是什么问题都喜欢洁身自好地说道:社会这么浮躁,吧啦吧啦。
这个社会都是你我构成的,社会的浮躁如果做不到制止他人,那起码我们自身需要做到冷静克制,做到不人云亦云。不给社会加分也就罢了,起码别给社会减分。
很多的评论都是觉得社会浮躁、物欲横流,这或许只是这浮躁的社会没浮躁到你身上,那横流的物欲你无法享受。
在这个社会,只要不是到处是违法犯罪杀人放火或者作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么这个社会就不需要背着这个浮躁的锅。
社会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