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上山
陈雨涵很顺利地就通过了面试,不过她没有被分配到王晓宁的那个饭店里,这让王晓宁很失望。本来他让陈雨涵来这儿工作就是为了能天天见到对方,好借此机会培养感情,或许时间长了就能让陈雨涵喜欢上自己呢。可是不在一个饭店里还怎么实施计划啊,那就只能每个星期五开例会时见一次面了。
他为此郁闷了很多天,直到听说老总又谈下了两家饭店的业务,才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心想:陈雨涵现在还处于跟老员工学习的阶段,还不能独自上岗,等到新店开了以后,她也能独自上岗了,老总就有可能让她和我一起去新店上班呢。
他想得还很准,果然几天后老总就派他和陈雨涵以及另一位担任摄影师的同事一起去新店上班。因为老总知道他俩曾经在一个公司工作过,觉得让他俩配合会默契一些,所以才这样做。
他俩去的饭店是在市北的大青山上,是一家蒙餐饭店。虽然他俩没去过,但一想在山上那肯定风景不赖,估计周围绿树阴阴、芳草遍地,至少它远离市区,环境肯定幽静,而且又在山上,还能眺望远方。因此他俩对此都充满了期待。
上山的那一天,天气十分晴朗。他俩还有那位摄影师上午八点就到了公司。他们先把电脑、打印机、塑封机、打印机墨水、相纸、塑封膜等设备与耗材都搬到一辆面包车上,然后就和老总一起坐着这辆车上山了。
向北出了市区,楼房就明显变少了,有也基本都是二层楼。路上的汽车也是轿车少了,而货车多了起来。大青山更近了,也显得更雄伟了。山如其名,是青色的,给人的感觉十分厚重、冷峻,就像是守护丰州的屏障,挡住了从北面、西北面来的大部分风。
虽然山显得很近了,但目测还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王晓宁心想:难道这个饭店在那么远?那还有人去吃饭么?那也太偏僻了吧,这要是住在山上,就感觉与世隔绝了一样。不过对我写诗却很有帮助,那儿肯定能触发我很多灵感。
正当他想的时候,汽车朝右一拐,进入了一条岔道上。岔道很窄,也只能勉强交错开两辆车。当进入这条道后,他才惊奇地发现在前方不远处的半山腰上就是那座饭店。他虽然没见过那饭店,但因为是蒙餐饭店,所以一看那巨大的蒙古包样式就知道了。
他心里惊叹道:哇!好大的蒙古包啊!这看上去就像一个博物馆而不像饭店。这么大的蒙古包刚才在大路上还没看到,一转到这儿就看到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而且刚才在大路上看到的大青山还那么远,可现在前面的那座山只有几分钟的路程,真是神奇,可能是因为在大路上被路边的房子给挡住了吧。
他看着这条小路两旁的树木、房屋、庄稼地一一向后退去,知道这是进了一个村子。心想:看来这里还有很多人啊,我还以为饭店所在的地方很少有人呢。
汽车一直开到小路的尽头,尽头是一个丁字路口,路口北面是一个敞开的大门,门很宽,两端之间的距离足有二十几米。门里面是一座生态园,就建在大青山的南山坡上。
汽车进了大门,朝右拐,上了一条很窄的柏油路。路两旁都是灌木,灌木后面栽着各种树,有白杨、白蜡、松树、柏树......但许多树可能刚栽没两年,所以很小,有的松树小得就跟灌木一样高。
道路蜿蜒而上。由于有树挡着,所以看不见那座蒙古包,直到汽车拐过最后一个弯时,它才突然显现。
最后一个弯是向左拐,也就是向西拐,拐过来后地面就由上坡变为水平的了。这时就一下子看见右前方不远处的大蒙古包了,但因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看不真切。
在向西走的这段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路两边各有一排古代骑兵雕像,每边四座,间距七八米,就像是正在迎接贵客一样。雕像比真实的骑兵要大好几圈,而且又是黑色的,所以就更显得威武雄壮了。
过了这几座雕像,汽车就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停车场。这停车场比足球场也小不了多少,由于此时没有停着车,所以显得十分空旷。
这时再往北看,大蒙古包就矗立在眼前了。此时就愈发觉得它高大了,因为还得仰着头看。而且这时才发现,这里并不只有一个蒙古包,而是由许多个蒙古包组成的一个整体建筑。
中间是一个大蒙古包,也就是从远处就能看见的那个。在它两边各连着七个小蒙古包。中间的大蒙古包有四五层楼高,顶端还有一个几米高的充当避雷针的圆锥形装饰物。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一座几米高的平台上,所以从圆锥顶端到停车场地面足有七八层楼高。
两边的小蒙古包除了最两端的两个外都只有一层楼高,而最两端的两个是两层楼高。在远处看时,由于小蒙古包都被生态园里的树木给挡住了,所以只能看见中间的大蒙古包,这就让人以为这里只有一个蒙古包呢。
王晓宁他们下车后先去大蒙古包。在进那里之前还要走上二十几节台阶,到了顶端就是大蒙古包前的平台。平台由汉白玉的栏杆围着,栏杆上每隔几米插着一面旗,有红色的、粉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由于山上的风比较大,而旗只有几十厘米宽,所以很容易被吹展。此时就大多数都在迎风招展呢。
靠着东西两边的栏杆各摆着一张长椅,是刷成白色的铁制长椅,与汉白玉栏杆的颜色十分协调。靠着大蒙古包外墙还摆着两张木制长椅,都是由半截原木做成的,几乎没做过任何加工,连树皮都在,给人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气息。
大蒙古包的门是六七米高的拱门,不过这只是一个样子,能开的门只是拱门下半段的玻璃门,和普通的门一样高。玻璃门以上也就是拱门的上半段是一整块儿大玻璃。
王晓宁一进大蒙古包,刚才还为这蒙古包的外观而惊叹呢,现在就又为这里面而惊叹了。这是饭店的大厅,足够容纳一千多人,摆着几十张大圆桌,都铺着黄色桌布,椅子则是套着红色椅套。
抬头仰望穹顶,又高又大,有一种看西方教堂的感觉,只不过这里的穹顶没有壁画,一片洁白,只在中央有两圈金色的花纹。大厅的东南和西南墙壁都被高大的窗户所占据。窗户分上下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距离很窄。下边的是落地窗,上边的与穹顶相连,因此大厅内阳光充足,十分明亮。
大厅的北面是一个舞台,舞台的背景墙上画着大青山和山前面的大草原,草原上点缀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一群羊和几头牛正在吃草,右边还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几匹马正在河边喝水,在大青山上方则是蔚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
大厅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走廊的入口,走廊里两边都是雅间,其中阳面的雅间就是从外面看到的那些小蒙古包。
王晓宁他们老总和饭店的经理谈一些关于工作上的事情,最后把工作地点定在东面走廊入口的南侧,因为那里有插座。他们搬了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放在那里当电脑桌,然后就去面包车里把设备和耗材都搬了进来。
关于王晓宁他们的住宿问题,饭店只能解决陈雨涵的,因为饭店只有女员工的宿舍,男员工都是自己在山下的村子里租房子。
所以老总就让陈雨涵和饭店里的女员工一块儿住,然后下午再去山下给王晓宁和摄影师租个房子。
这事定下后,陈雨涵就坐着那辆面包车下山取自己的行李去了。因为之前还不确定在哪住,所以行李就放在公司里。
王晓宁则把设备都摆在桌上连接起来,通上电试了一下,一切都正常后才放心。
然后他就和摄影师一起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风景。摄影师姓刘,五十岁,所以公司里的年轻人都管他叫刘叔。
从落地窗可以眺望整个市区,甚至能越过市区一直望到天地相接的地方。丰州被大青山半包围着,所以东边和西边也是山,只不过东边的山离得很远,就像一条又细又长的青色带子横在地平线上,而西边的山离得比较近,连山的脉络都能看见。
往近处看就是生态园里的树木、草地,还有停车场。停车场的正南边有两条通往山下的台阶,两条台阶由灌木墙隔开。灌木墙并不是剪得整整齐齐的那种,而是任其自由生长,所以参差不齐,更有大自然的味道,而少了人工气息。
紧挨着台阶的西面是五六米宽的水渠,和台阶并排通往山下。这渠可能是下雨天排水用的。水渠很浅,只有十几厘米深,底部铺着天蓝色的瓷砖,所以整个水渠就像一条蓝色的绸缎铺在山坡上。
停车场的东西两边各有九根苏鲁锭。苏鲁锭是成吉思汗军队的战旗,后来也就成了蒙古族的象征。它的外形挺像三叉戟,只不过两边的尖刺向外弯,而且在三根尖刺的下方有一个大圆盘,从圆盘的周围垂下来许多缨子。本来缨子是用马鬃做的,可这十八根苏鲁锭因为都有四五层楼高,太高太大,所以就用一米多长的黑绳子做缨子了。苏鲁锭的杆身从上到下都由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绸子裹着,因此显得更明显也更好看一些。
停车场的东南角有一座木制的瞭望塔,也有四五层楼高。王晓宁心想:不知道瞭望塔让不让人登,登上去安不安全,如果让人登且上去安全的话,那我哪天就登上去看看。不过这半天都没见有人上去,估计是不让人登。
在瞭望塔的脚下,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帆布做的小蒙古包,是保安休息的地方。王晓宁就对刘叔半开玩笑地说:“要是饭店同意的话,咱俩住在那个蒙古包里也不错啊,省得下山了。”
这话被旁边的一位饭店主管听见了,于是他说道:“那哪能住人呢,前天晚上差点儿被大风刮走。”
王晓宁一听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前天晚上的风确实很大,他在家里都听见外面的风呜呜地叫,更不用说山上了,山上的风要比山下大。
他又站了一会儿,估摸着陈雨涵快回来了,就准备出去帮着拿行李。
他刚来到停车场上,就听见西面的道路上有说话声:“是在这儿么?怎么好像不对啊!”
紧接着又是一个女孩儿的说话声:“我也忘了刚才在哪里啊,再往前看一看吧。”
由于有灌木墙挡着,王晓宁看不见人,但听声音好像那个女孩儿是陈雨涵。
果然,很快就有一辆面包车出现在西面的路口,里面坐的正是陈雨涵和那个司机。
面包车到了路口停下不动了,他俩坐在车里都往西看,却不往这里看,那个司机还在疑惑地说:“诶?怎么不对呢?走错路了吧。”
王晓宁看到这情景就想笑,心说你俩刚上过山就找不到路了啊,于是连忙大声喊:“在这儿呢!”
陈雨涵听到声音转过头一看,就对司机说:“在这儿呢。”
于是面包车这才朝这儿转过来。王晓宁后来一想,上山应该走东面的路,而他俩走的是西面的路,所以才搞糊涂了。西面的路是下山的路。
他和陈雨涵一起把行李拎进了饭店。这行李是一个又大又长的编织袋,粉红色的,一看就知道里面能装下被子和褥子,还有许多生活用品和衣服。
在饭店里又等了一会儿,有一个女服务员说自己要回宿舍,正好可以给陈雨涵带路。于是他俩就拎着行李跟在这位女服务员身后。
他们出了饭店向西走,先是有一条柏油路,路北是前后三排小蒙古包,每排三个,都是建在一个木板车上。这是饭店的贵宾区。
路南是一片桃树林,不过是山桃,不能吃的。再往前走就是刚才司机停车的路口。这是一个小十字路口,往北去再往右拐就是饭店的后面,再往北就走不了了,因为是山,到山顶还有一百多米的距离。
他们过了路口继续往西走。这时路就不是柏油路了,变成了石板路,而且也宽了,足有七八米宽。石板不是经过加工的石板,而是天然的,所以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都有。石板也是随便铺就的,之间都有很大的空隙,有的空隙全是沙土,有的空隙长满了野草。
这条路的南面是一排柳树,柳树的南面是松树林。路西是一个农家乐饭庄——一排窑洞式的平房,就是窗户和门都在一个大拱形的框架里,看上去很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风格。
在这农家乐前的空地上有一个大石碾子,可能只是供人参观用的。还有一个大铁笼子,是用铁丝网围的,直径有五六米,里面养着一些鸡和鸭。
他们再往西走,过了农家乐往北一拐就看见宿舍了。这是一排平房,那个女服务员领他俩进了其中一间。只见里面左右靠墙各摆着三张双层床。有一个女服务员正蹲在地上洗衣服,还有一个坐在床上和她聊天。
领他俩进来的女服务员先和这俩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走到最里面,指着左边床的上铺对陈雨涵说:“你就睡这儿吧。”
于是他俩就把行李拎了过去。王晓宁心想陈雨涵还要铺床,自己也不方便在这儿,于是就对陈雨涵说:“我先回饭店了。”
“嗯,你先去吧,我一会儿就过去。”陈雨涵应道。
在回饭店的路上,王晓宁心想:以后我就能和陈雨涵一起在山上待几个月了,冬天饭店不营业,不过有这几个月也就够了,也许在这段时期里我俩之间就能培养出感情来了呢。
想到这儿他开心地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