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天气,没有感觉到传说中的寒冷,一早去上班甚至觉得暖洋洋的。路上遇到好几个同学跟老师们打招呼,有面无表情的,有兴高采烈的,还有一笑而过的等等。一天的工作还没开始,各自的心情和状态就已经千差万别了。
今天的课程进行的是自读内容《我的“长生果”》,多数同学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能很快找到朗读的重音、节奏,重点句和重点词的理解也很有进步。这一课生字词很多,大家都记录得很认真,表现得沉稳了许多。下午的当堂检测练习题有十几名同学得了满分,甚是喜人!唯一不尽人意之处就是大家努力学习的时候,不学习的同学就很寂寞。我能感觉到他们其实也挺无助、挺孤单的,但为了照顾大多数,没法使他们更愉快地玩耍。比如那几个考零分的同学环顾左右,偶尔有人说话但没人愿意玩耍,就让他们很扫兴。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课下的快乐了。
坐在教室里守着这些既有尖子也有底子的学生,有一种坐拥天下、云淡风轻的幸福。和以前我在城区的感觉大不相同。那里的家长太焦虑了,恨不得个个都想争第一,弄得老师们压力山大。世界是多元的,允许家长和孩子有不同的选择,才能成就不一样的精彩。这里有的同学虽然学业不成功,但待人礼貌,做事也热情,以后长成个会做事的好人也未尝不可。
这样想来也挺有趣。9月开学的时候我雄心万丈地想着要改变学生面貌,现在虽然还是认真教学潜心做事,肯定对学生有影响,但全没了改变哪个学生的想法。
心理学研究上有这样一件事:美国有一群义工,他们潜心去做社会救援,专门救助那些吸毒的、黑社会团伙、暴力分子、孤儿这样的孩子,给他们安排一些小事,让他们去做社会工作,然后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远离帮会,远离吸毒,维系着他们不去做那些危险的行动。
这个活动没有人质疑。大家觉得这肯定是好事!结果有一个叫麦考德的女士,就想验证一下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然后她就把当年接受过这些援助的孩子和没接受过援助的孩子那些资料调出来,再去重新找这些长大了以后的孩子。经过了30年以后去看当年他们援助的这些孩子。结果发现,事与愿违!真的,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超过我们人类简单的想象,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你想想看,哪一个冲着孩子大喊大叫的妈妈不是希望这个孩子好?事与愿违,越喊孩子越不愿意学习。所以这些社工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这些人远离毒品,远离黑帮。最后的结果是,当年接受过援助的这些人,普遍都有大量的心理问题,失业、酗酒这样的行为。
然后麦考德觉得特别吃惊,就去找更多的案例来研究,就发现居然都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再次深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孩子们完成简单任务时给予大量的奖励,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勤奋和坚定程度。换句话说,如果外援使事情变得过于简单,就可能适得其反,扼杀他内在的驱动力,所以培养坚毅者的最佳方式,需兼具强硬严厉和关心爱护这两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什么意思?就是当你把他当做一个弱者来呵护的时候,你说你们应该像我们一样,像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去思考问题。这些孩子被这样长期地这样呵护,慢慢地被洗脑,最后的结果他习惯了这样的状态。他明明生活在最底层,但是接受了一个中产阶级的观念,最后的结果是这些观念根本没法帮助他从底层打拼上来,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个接受别人救济、被别人帮助的习惯,最终的结果是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得都比其他人糟得多。
虽然这里学生基础很差,但我们不是来救助的! 我们可以教给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但归根结底,都是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学习只能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要让孩子变得更好之前,必须先保证不能让他依赖上我们,这样才能不让他的未来变得更糟。总之,强迫别人的事不干,随缘才是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