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面的第一阶段是整体的分析一本书,那么这个阶段则是细节的分析。
第一阶段:整体到细节
第二阶段:细节到整体
这么说只是我个人对其的理解,实际要复杂许多。
如果想对一本书有很好的理解,那一定要弄懂这个阶段的规则。阅读一本书的最好状态是与作者达成共识,这是对一本书价值最好的利用,对读者最好的提升,也是对作者的最好尊重。达成共识需要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直性,语言是思想的媒介,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语言没有沟通的障碍,同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作品——也同样存在着沟通的障碍,也就有着思想的不统一,我们需要做的那就是去穿越这个障碍,同作者共同努力在某一个点相遇。
语言的最基本元素由文字组成词,由词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段落组成篇幅,最终形成表述的语言;我们想要思想的一致,那么需要对字,词,句,段的理解。
字,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最为头疼的单元,每个字通常会有许多不同的意义,用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不过不是每个字都这样模糊,想要表达其思想的也仅仅是关键的字,其他的字只是用来解读关键字的工具,所以需要我们做的是找到书中的关键字,理解其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
这样形成了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
找到书中的重要关键字,理解关键字的意义,与作者达成共识。
找到关键字的方法:
1.作者直接标注(斜体,加黑等)告诉读者
2.那些让你头疼的字
第一种的字很大很大概率一定会是关键字,标注的一定是作者极其想要表达的,对于不同的读者,素质不同,对其也许不是,因此需要根据自身来判断,不过通常都是关键字。
第二种的字既然让你头疼,肯定对你来说是难以理解,不管这样是不是真的关键字,它们一定是你的关键字,如果说关键字是一个集合,那么有关主旨的关键字一定是你关键字的子集。
字组成词,使词中的字的意义变得部分确定,这里只能用部分这一次,因为不同的字组成的词还会有另外的意义。找关键词的方法同样被关键字的方法适用,对于词也同样有专门的方法:
3.专有词汇
4.与其他作者存在争论的词汇
专有词汇通常是作品的作者提出,可理解为专业词汇,这样的词汇作者会给出用大家共识的知识解释的定义,如果不理解专业的词汇,更谈不上去理解书中的主旨。
词组成短语句子,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一定在这些句子当中,虽然大部分的句子甚至很大篇幅都没有表达主旨,但它们是对主旨的描述与解释。对于作者与读者,最重要的就是与主旨有着直接相关的句子,这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我们需要在茫茫的篇幅中将其找出来。这也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的第二个原则:
找出书中的关键句,从其找到主旨。
找关键的句子方法同关键字,第一作者会对关键的句子标注,第二对你有理解困难的句子。
这个规则更难的是对句子理解后的主旨,需要我们真正的理解,而不是在玩颠倒句子顺序等的表面文字游戏。有两个很好的方法对其验证:
第一,用自己的话说出主旨
第二,能够根据主旨进行举例
如果建验证你还没有理解主旨,这样的方法也会告诉你哪里理解的不够深入。
句子的后面是段落,篇章。大量的篇幅都是为主旨服务,对其想要表达的观点论述,以传递其思想的正确。要记住不是每个段落都对主旨进行论述,也可能一个论述需要更长的篇幅来叙述,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学会去架构,并将其按照顺序排列。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点更好的去理解论述:
a.作者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一个声明
b.论述通常有两种:演绎类与归纳类
c.作者的论述有些是默认与读者存在共识而不言明,有些论述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还有一些是假设的论述。
每一个论述都是为了一个结论,也可以说是主旨,因此我们如果先看到的是结论,那么我们要找的是说明它的理由;如果我们先看到的是理由,那么一定会找到结论,只是先后顺序罢了。这也是第二阶段的第三规则: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其进行架构,按照顺序排列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同第一阶段最后的规则,第二阶段最后一条在告诉读者一本书的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在理解了其主旨及摸清其论述后才会明白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