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古有杜甫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屁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诗句;今有“房子是用来住的”时代呼声。所有这些都昭示着,房子是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回顾我二十多年来的住房历史,可以从中窥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住”的日新月异,感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还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
从寄居到单间宿舍
1995年底,因单位住房紧张,工作三年的我在老家结婚。由于老宅房屋破旧,就先寄居在大哥家正房西边的两间房屋中。这一住就是一年半,直到1997年5月,我们搬回单位分的一间宿舍中。
由于青年老师多,住房紧张。这一间宿舍,我们中间用帘子隔开,里边是卧室,外边是客厅。没有厨房,我们紧挨的三家,联合出资,搭了三间连体简易板房,当厨房和杂物间。院子里低洼,我们自己由雇车拉土填平。终于在单位,勉强有了自己的一块安身之地。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个情况,倒也没有觉出有多艰苦。
乡镇公寓楼房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由县教育局牵头,各乡镇中学和个人可以共同出资建教职工公寓楼。2000年下半年,我们单位落实这样政策,以个人出资为主,建设我们乡镇历史上第一栋教工公寓楼。它共有三个单元,中间单元面积82平米,两边单元72平米,价格分别是5.5万,4.5万。当时大部分人工资不足千元,一年收入也就1万左右,四五万元,对一个家庭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分期筹款,该借的借,该贷款的贷款。总算在2001年底,新房交工。由于当时积分不高,楼层不算好,但新楼房终究要不单间宿舍好不知多少倍。经过简单装修后,终于在2002年新年前,从拥挤的一间平房宿舍搬进了宽阔、明亮的公寓楼房。
美好的日子,总是感觉时间飞快。住上楼房后,转眼冬去春来,很快又春去夏归。我们在楼房上看过了春花,又迎来了柳翠蝉鸣;看着房间里的阳光从房中间移到了窗台边,感受着酷暑去了秋风习习,树叶黄了再到雪花飞舞。这样的日子,虽然身上背了一些债,却也觉得岁月静好,时光不老。本以为,可以这样一天天看着孩子们长大,从中慢慢感悟生活的美好,然后和爱的人一块慢慢变老。
然而,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
县城租房
由于2002年中考成绩优异,暑假里单位组织我们“华东五省一市”旅游。归来后,突然得到县直学校遴选教师的通知。看自己符合条件,于是就报了名报名。结果以全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一时无法适应。
2002年8月8日报道后,8月15日正式上班。住宿只能安排在校东门口的单身宿舍,这样我们一家开始的两地分居的生活。
圣经上说: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仍旧剥夺。这便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调走后,单位极为不满。把怨气撒在家人身上,扬言“胳膊拧不过大腿”,置县里政策于不顾,就是要让你一家人日子过不舒服。于是落聘我的对象,安排在距乡镇驻地10里开外的边远小学。而我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却在政府驻地上学。一家三口,三个地方,可谓没有不方便,只有更不方便。这些所谓领导的精力,不是用在怎样搞好教学上,而是集中在怎样使“逆我者”更痛苦上,给人“穿小鞋儿”的法子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始,我果断在新单位附近的城中村租了房子,把孩子接来就读一中附属幼儿园。从此可是了一家人的“两地生活”,每天早饭后,我都是第一个送孩子去幼儿园。中午孩子吃住都在幼儿园,倒是我最舒心的时刻。最难的是晚上,我们每天晚上坐班到八点半,孩子自己在出租房不放心。最后学校协调,晚上由幼儿园老师代为看管,每晚缴费3元,一月90元,算是解决了我的难题。但一学期后,孩子上小学,只能让妻子每天往返于出租屋和她的单位,距离是40里路。到2003年末,单位新房建成后,倒出一部分旧房子,我终于从城中村出租屋住进了单位的公寓楼房中。虽是临时租住,却也方便、宜居,一家人终于不再提心吊胆了。
县城第一套房
2004年春,随着县城新区的建设,一中新校区的扩建,新区的经济适用房也同时开工建设。这一学期,学校领导针对我们的情况,与县府协调,招聘一批教辅人员,彻底解决我们这种两地分居的困难。妻子终于在招考中,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进入一中。我们终于彻底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全家人终于又聚到了一起。
2006年冬,新区房子交工。经过简单装修,由2007年5月,顺利乔迁新居。至此,我们一家,终于住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房子。房子大环境幽静,离单位近,是名副其实的学区房。新房子面积120平米,花去近20万。当然,大部分是贷款。
本以为,在这套房子里可以慢慢变老。殊不知社会变化太快,自己的想法变得也很快。
改善性住房
2015年,随着首套房贷款还清,手里也有了部分存款。特别是这一年房价在上涨了老长时间后,受金融危机和房控政策的双层影响,房价出现新低。恰在此时,我们也有了改善住房的想法。还有就是贷款额度提升和首付比例下调,终使我们抓住了这次机会,遂又在另一楼盘购入新房一套,装修简约而不失大气,该配置的东西也都到位。于是,2017年六月,我第六次乔迁新居。
回顾这些年搬家的历史,深深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变化。乔迁后,本以为这就是最后一次,从此可以住在这里,一直到地老天荒。然而,现在的人,你永远不好预测五年后乃至三年后,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变迁。
这不,2019年定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突发奇想,翻盖老宅!
老宅新建房
2019年,在维修老宅的过程中,我有产生翻盖老宅的想法。终于在暑假中,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老宅拆除推平,重新翻盖。
下一步,两地居住的情况,会成为一个生活常态。那可能不是搬家的问题了,而是随自己的时间和意愿,选择居住的问题了。
相信,杜子美在天有灵也是会欣慰了!
最后,附上建房期间,在夜晚工地上的一首小诗,作为结束。
明月已半,
黑夜已深,
秋意随风渐入心;
老宅已去,
新房初成,
凡事破旧方立新;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天命之年叶思根;
人生在博,
无论长幼,
年轻本是一颗心;
入乡随俗,
经年感深,
一岁年纪一岁心;
奔波半生,
宠辱不惊,
忘不了的是故亲;
收拾老院,
重沐童心,
余生再续儿时温馨!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生活需求是分层次的。最基础的是物质生活方面的,比如衣食住行的需求的满足;再次就是精神方面的,比如爱和尊重等等,最高的就是灵魂生活的需求,像孔子说的“从心而为不逾矩”,应该就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