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养生
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最隆盛的时节。
端午也是一年中养生最好的时节,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医说端午
端午又叫端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是一年中阳气非常隆盛的时节。《内经》里面讲到“重阳必阴”,意思是说阳气隆盛到了极致之后,它就会转向阴,端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阳气处在极端隆盛状态的时节。
2.艾草
艾草是一味中药,众所周知,艾草几乎是端午的象征,到端午的早上,很多勤快的人都会早早起来,到山上采回艾草,进行捆扎,放到门边或者挂到门上,据说可以辟邪、防蚊、护阳。艾草也似乎成为了端午节一个很重要的象征,好像不采一把艾草,不吃一份粽子,就没有过端午节似的。
而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艾草采收的时节,正是端午。如果是在端午的正午采摘的艾草绝对不是一般的艾草。因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艾草是代表阳气的药物,端午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正午又是端午这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间段,所以,你懂得。
3.端午习俗话养生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有很多地方有端午节和雄黄酒、洗艾水澡的习俗。这让很多人心里不免有些疑惑:雄黄酒、艾草都是热性、温性之物,在端午这个阳气最盛的时节使用,是不是错误的呢?
端午时节,天气转热,阳气又盛,吃个冰镇西瓜,来个凉凉的奶茶,甚至吃个美美的冰激凌,它难道不香吗?
其实,在我们国家,很多的习俗之所以能够从古延续到今天,是有深意的。中医说:阳气在表,内中反而虚冷,也就是说,阳气往外扩张的时候,内在就空虚,里面是寒的(具体的道理与精髓请参考中医典籍《伤寒论》)。
所以护阳的理论依据在古籍中可寻。
4.俗话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作为一条常见的饮食“铁律”,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和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萝卜味甘性寒,具有消食下气、利尿润肺、解毒祛痰等作用。萝卜清新爽脆,冬天食用萝卜不可以解除胃部烦热,吃完萝卜放屁也可帮助清除体内浊气,调整血气循环,使过盛的阳气得以排出。所以在民间,萝卜甚至有“小人参”之称。
而生姜性温味辛,其不仅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化痰止咳、温中止呕的功效也不容小觑。
冬天气候寒冷,大多数人长期处于温暖的室内,甚少外出。冬日漫漫,长期蛰伏于室内势必会直接导致胃中烦热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冬日里人们大肆进补更是使体内阳气过度旺盛,无形中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体出现阳气过盛、胃中虚热的情况。阳气过度旺盛和胃中虚热的发生会引发多种疾病,为解决此问题则需要养阴。
夏天与冬天不同,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草木茂盛,人体内部的燥热会由内而外散发至体表。人们贪图凉快便会自然而然地多食寒凉食品,甚至使用凉水解暑冲凉。这些举动无形中加速了胃中虚冷状况的发生,长此以往不利于人体健康。为缓解虚冷就需要进行暖胃工作,使用提升体内阳气的方法以达到温中祛寒的作用,这个时候,生姜便派上了大用场。夏季食用生姜不仅可使体内阳气生发,还可以调理虚冷,帮助人体抵御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只有阴阳平衡、互相调和才能使身体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健康状态,是谓 “平人不病”。
5.越是省下越要注重防寒
在盛夏的时候阳气隆盛,就意味着整个机体是欣欣向荣的,阳气向上、向外扩展,表现在我们的皮肤上就是毛孔是打开的。而身体的汗,被蒸腾起来的水本身要透过体表散发出去,但这个时候如果突然遇到寒:如空调、冷饮等,我们的人体会启动自我保护,肌肤的毛孔就会突然间关闭。这样一个内外交通的通道突然地关闭,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蒸发起来的这些水突然间凝聚了,就停在肌腠,停在体表,就会变成中医讲的湿、水湿。而这个水湿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百病皆湿,因为这个湿最后就会障碍人体的气化。
用中医的说法就是:寒沁入进人体,湿便凝聚了,风寒湿就容易和而为痹。
所以,越是在炎热的时节,我们越要注重保暖,越要注重寒的问题。
参考文章:刘力红 《端午养生,要特别注重这一点。》
2022.06.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