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和书
童年有很多很多的小人书,一大纸箱子。多大?不知道,反正好多好多的小人书。西游水浒红楼三国,四大名著成套成套的。还有中国民间传统故事、两个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黑白线描连环画,很好看。后来还有血疑啊、霍元甲这种和电视图像一模一样图画的小人书,看的很过瘾。
现在孩子看的图画书叫个绘本,精装软装、大开本小开本、立体平面、水彩油画、国内国外……多种多样,比以前的小人书丰富,孩子看的模样和我儿时并无二致。书和时代一起变化,在向前走,不变的大概是对读书的记忆。
少年和书
我常常感激老妈曾经的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员。
图书馆不大,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图书借阅室,一个是报刊杂志阅览室。两个工作人员,矮胖的老妈负责借阅室,瘦高的杨阿姨负责阅览室。
借阅室是个封闭的小空间,不大,左右四个木质书柜,藏书大概两千来本。对儿时的我而言,是洞天福地的存在,一有空就去。老妈在前台工作,我就选本书躲在某个书架后阅读。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基督山伯爵》……
外国名著,最痛苦的是人名,太难记了,好多是连滚带爬的读。
我最爱的是《七侠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呼家将》《红岩》……常反复读,任情绪在热血沸腾和悲愤伤心里来回切换。但我的学习成绩真不咋地,没读高中大学。
老妈工作闲暇也读书,我常看她案头上摆着《十月》《大众电影》《收获》一类的时兴杂志,老妈爱讲各种道理。老妈还给我订各种报刊杂志,诸如《中国少年报》《故事作文月刊》啊这些,我记得我还曾给当时的知心姐姐卢平写过信,知心姐姐也还真的回信了,真是暖。
我最服阅览室的杨阿姨,她的工作桌上常年放的是成人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本。小学文化水平的杨阿姨在阅览室工作了十来年,这些书她看了十来年,通过了所有考试,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后来,下岗的浪潮中,老妈和老爸一起开了家庭豆腐坊。听说杨阿姨在县城开了间幼儿园。
如果命运是际遇的变化,其实除了时代大环境和读书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左右,家庭、性格……
如果命运是幸福的能力,我想,改运的不仅仅是读书,而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一颗自律行动的心。
青年和书
我的青年时代其实蛮颠沛,不变的是阅读的习惯一直都在,稍稍稳定下来,就或租借或买几本书放床头。金庸古龙琼瑶三毛这些热门书自不必说,还读了诸如《荆棘鸟》《简爱》《呼啸山庄》《飘》……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飘》。
那时候真是爱极了一身缺点的斯嘉丽,爱她的桀骜不驯、爱她敢爱敢恨、爱她的一往无前、敢作敢为。她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伴随了我整个的青年时期。
与此相反的,我对一直陪伴斯嘉丽的挚友媚兰却是极为不喜。觉得她太完美了,不真实。
但现在,几十年过去,我再捧起这本书,脑海里尽然是媚兰,柔弱的温和,温和的坚定,内心洞察所有而包容着所有。
我终于明白,斯嘉丽和媚兰其实是一个人,前者是身体,后者是心灵。前者是外在的力量,后者是内在的力量。成长路上,两者缺一不可,而两者之中,前者排第一。年少不懂书中人,读懂已是书中人。是悲耶?是喜耶?
悲喜且放下,除此之外,少年读过的另一本关于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书越来越清晰,书名好像就叫《黑奴》,书封面画着一个黑人,白白大大的眼睛里满满的绝望,读完小小的我内心的那种震动,真的是难以言表。当时还有个美国民歌广为流传,歌名好像是《老黑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如此下来,我很难再像青年那般细细翻阅《飘》,但书架上却不能少了《飘》,她是我整个的青春,她在,如青春还在。
中年和书
中年,手机网络流行开来,与之而来的是网络小说的盛行。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天下霸唱……穿越言情,玄幻修真,盗墓总裁……也追了好多。
很不幸,重病也追上了我,在《最好的告别》里那句“偶尔治愈,常常安慰”还言犹在耳的时候。
确诊那天那夜,在空无一人的病房里,我用手机看完了《向死而生》,心下清明,李开复向死而生的经历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借鉴复制的,给我力量的唯“向死而生”四字而已,然则足矣,我准备好了。天微微亮,在家照顾孩子的老公急慌慌赶来,推门看到我的瞬间,他的脸似是如释重负。后来聊起这一天,孩子爸说,我真怕你那天想不开去跳楼……我啼笑皆非,心里万般滋味涌起,为孩子爸,为孩子,也为我自己。
自此,日子过的与世隔绝,读书是日常不可或缺,电子书阅读占大比例,毕竟省钱。而读的书愈杂,历史哲学科普名著小说散文,还有和孩子一起读儿童文学……在浩瀚无边宇宙和漫漫历史长河里放下对生死苦难的追问执念。在名家的散文传记世界里看淡生活意义,努力过好当下。在儿童文学里和孩子一起重新打开幻想的和魔法的大门,享受家人陪伴的乐趣。书带我找到书,随心而读。
我常常想,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的容颜没有因读书而美丽,恰恰相反,愈加变形丑陋。读的书我没记住多少,没有让我的血肉健康、也没有让我的灵魂有多高尚。恰恰相反,我依然是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甚至是生活的失败者,有诸多缺点和不堪的回首,那些跟读书相关的美好的心灵鸡汤和我无关。
唯毛姆一句:“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的,阅读是我的避难所。因为读书,少年避开了父母福婚姻里无休止的争吵,青年避开奔波流离的困惑迷惘,中年避开重疾缠身的苦痛折磨。
渐渐我懂得,阅读于每人的意义都不同,于我,阅读是爱好,和某些人爱养猫狗,某些人爱唱歌跳舞,某些人爱烟酒茶一样,都无甚用处,却是人生至暗时刻的精神守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