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
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作者: 国姓公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21:19 被阅读33次

读书一直是我多年来最大的爱好。因为从事的行业与真实喜欢的方向并不相同,所以读的大多数书籍便成为了所谓的闲书。

关于读书之好处的鸡汤文,在此也就不赘述了,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不论是丰富知识面,陶冶情操,或是升华人生之类的,关于读书的益处,多少名家比我诠释的明白的多。

不论读书有没有用,我还是信仰三毛的那句话:读书,终究是为了取悦自己。

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同样书读得越多,越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一个好的方法,不仅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般事半功倍的奇效,更可以让你以此获益终生。

关于如何高效率读书的书籍,我看过不下十本,在这个领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理论体系百家争鸣。其实不必孤立的分析孰是孰非,在我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万能的公式,无非是适不适合自己而已。

通过这些年的自我经验总结,结合名家理论的自我消化,我也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读书风格,当然,其实也就是根据我自身情况,自己适用罢了。

我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基础阅读,即通读。这是一种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正常的阅读速度和接受速度,普通人最普通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使用什么阅读技巧,单位时间接收的数据量正常,自然而然的记忆和思考,特别适合在公共场所,人多吵杂的地方,办公室里,地铁上,餐厅等随时可以用这种方式。

当然缺点也特别明显,这种没有什么技巧的阅读方式效率极其低下,为广大阅读专家们所不齿。既然谈不上技巧,靠的无非就是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罢了。

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当一个人在书房,在自习室等很容易专下心来的场所时,我常用的方式是行(hang)句阅读,即速读。这种方式每次读过的不是一字一句,而是每次以一行为单位速读。这种方法接受数据很效率,又不至于太跳跃,是一种很值得推荐和练习的方法,但是相比基础阅读,单位时间接受的信息量大很多,读久了会很累。

对于一些不愿意深究的章节,一些只想简单了解大致情况的文字。我通常使用的是段落阅读,即扫读。这种方式每次扫过一小段,只知道大约讲了个什么事情,而不仔细去深读。通常着重看大小标题、每段首句、黑体字和总结性话语等,其他的只是用眼睛一扫而过,不求甚解,如是而已。

当遇到一些经典文字,或是通过速读扫读筛选出来的重要信息时,我会选择我的第四种方法——精读。这种方式的阅读,因其读的都是精华,因而会慢慢咀嚼,反复阅读琢磨,通常也会摘抄记录等。

通读,速读,扫读,精读四种方式相辅相成,也时刻切换。相比之下,通读省心省力但很慢,通过不断的提升,尽可能的少用。扫读更像一个快速检索的过程,其实精读才是最终目的。

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另外分享几个自己的读书原则:看不懂的段落,不喜欢的篇幅,果断舍弃,谁也没有规定读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除了小说故事类的书籍,读书先看目录,了解整个结构框架,先从目录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先读,依次递减,若当真觉得有料,再读剩余章节,最终连点成面。(不适用于小说故事类,这一类倘若抽着读,无异于看柯南漫画第一回别人告诉你了那谁谁是凶手,剩下的也就没法看了)。

另外主题阅读是很重要的,就着读的这本书,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他作品,同时研究与本领域相关的其他书籍,纵横交错亦有奇效。

最后想说,书读多了,总想自己写点什么。不为有多少读者,只是胸中文墨溢出,无处安放而已,权当写给自己了。

读书,终究是为了取悦自己。写作,同样也是一个人的狂欢。

读书方法,没有万能的公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适合自己,便是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拿走不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nr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