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要一碗水端平。”一个有二胎家庭的父母尽力去顾得孩子的周全,可即便这样还是会顾此失彼。
这个时候及时、真诚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跨越两代人因时代、年龄的限制,让亲子关系走向和谐。
(我们家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维,如果有件事明确是侄子不对,我姐会批评侄子)
昨天傍晚,我目睹一件事:
侄女关车门时夹到了侄子的手指头,我姐听到侄子杀猪般的哭声,冲了出去。(侄子是一个手被烫出泡都不哭的人,说明这一回真的很痛)
我姐心疼地抱起侄子,对侄女一顿凶:
“你怎么回事啊!关门的时候没看啊!手指头断了怎么办?狼吞虎咽地吃完饭,一心就只想玩!”侄女跑着躲到了楼梯间哭泣。
我正吃着饭,因为是旁观者对这件事看得就很清楚。
我姐担心她儿子,就怕万一夹断了手,情绪脑占据了主导地位,没有过问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看到结果就做出了她的判断。
这是不是你呢?
我们总会「习惯」地以为,弱者、受伤的、年龄小的那一位才是无辜的。所以,不经思考地就下定论。
如果不去纠正这样的思维,亲子关系不仅处理不好,还会越来越差,孩子会讨厌你、远离你。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肯定也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比如,汽车撞了行人一般大家都会说是司机的错,因为行人受到了伤害,殊不知是行人闯了红灯。
比如,你看见小明这个差生打了小红这个优生,你对小明一顿批评,因为平时小明总给你制造麻烦,殊不知是小红言语辱骂小明在先。
比如,姐姐跟妹妹抢零食,你跟姐姐说“你作为姐姐怎么那么小气!她是你妹妹,你要让她!”
这句话做父母大多都说过,我家里人都这个思维,我爸和妈就是如此。
有一次,堂哥的孩子来我家玩,他家孩子比我侄子大一岁。两人要玩一个玩具,侄子不肯,两个孩子就闹了起来,侄子打了堂哥的孩子。(如果我爸妈没有在一旁劝说侄子退让,侄子还不一定会动手打人,侄子当时心里会想,为什么我的爷爷奶奶要逼我做不想做的事。)
晚上,我妈给侄子洗澡的时候,还揪着这件事不放,不停地说:
“你怎么那么小气呢?哥哥来我们家玩,你要分享呀!……”
做父母的只是满足了自己面子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分享是乐意而为,不是被迫。玩具是谁的就由谁做主,要不要给别人玩。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你家亲戚比你女儿小,看上你女儿的男朋友,你会劝说你女儿让出这个男友吗?
比如,……
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提醒。不仅仅因为侄女是曾经的我,更是因为我想我姐可以成长。
我对我姐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也知道你儿子有多皮,你只看到了弟弟被夹到手指后的哇哇大哭,只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是受伤的那一个。”
“你甚至还没过问整件事怎么发生的,就对你女儿一顿凶,你心疼小的,大的还委屈。你要跟你女儿道歉,你需要有请她出来这个动作。”
让我欣慰的是,我姐照做了,虽然她没有对侄女说“对不起”,在劝侄女时的一些言语还有待完善,包括语气、表情,但她有了这个行为。
这一次老妈和老爸没有添油加醋,还好我妈只说了一句“这一次他是真的痛了,不然不会哭这么惨。”
我吃完饭,走进楼梯:
“我知道你很难过、很委屈,你哭出来吧。”
我抱住侄女跟她说。小声哭泣的她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
我继续
“娘娘小时候也「经常」遇到你这样的情况,我明明不是故意的,最后被爷爷奶奶凶的就是我!我可委屈了,也跟你一样躲起来偷偷地哭。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伤害弟弟的,你肯定不想弟弟受伤。
妈妈是太担心弟弟才会这样,她虽然没跟你说「对不起」,但是她过来找你,她在用行动跟你道歉。以前的妈妈不会有这个行为的不是吗?
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她跟你一样也需要学习,学习怎么做好一位妈妈。
好啦,你躲在这里,闷出一身汗,还被蚊子咬。这个伤害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我们要爱自己呀,干嘛要让自己吃这个苦呢?”
我给她拿了纸巾,说最后一段话时,她已经擦干眼泪看着我。我知道,我的安慰起了作用。
沟通不是表达能力问题,而是心理建设问题。
做父母的很少会有人在意识到自己犯错之后,主动跟孩子道歉。
无非是拉不下脸,怕丢了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父母和孩子虽然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但在相处过程中父母也不能操控孩子,需要引导。
现在很多做父母的和孩子的关系都很紧张,一味找孩子的问题,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其实,很多时候是做父母的一步步逼迫着孩子跟你对抗。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让一个原本鲜活、可爱的生命,对你产生防御心理。
没有什么是沟通解决不了的,沟通的含义是“让两方能通连”。
记住有两个要点:一是「两方」,不是一个人、不是单项;二是互通的,彼此交换想法。
如果一方只说不倾听,那不是沟通,那是宣泄。
祝福你可以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哈喽~
我是吉吉,很高兴认识你
每天5点多起床
坚持锻炼第270天
感恩日记的第281天
自制营养早餐第904天
热爱生活的90后情感心理咨询师
这里会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记录我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思和所悟。
❤️你真了不起,能看到这里,感恩阅读
交个朋友,一起见证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