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睿睿出生后,我有意识地阅读了几本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因为我希望有我的世界睿哥过得更加精彩。
作者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推荐自己的儿子读三本书,分别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和《大卫·科波菲尔》,后来听巴金女儿李小林说她小时候父亲推荐她最早读的三部外国文学作品也是这三本,能与巴老的想法相吻合余华很高兴。
同样,之所以喜欢《世上没有懒孩子》这本书,也是因为作者在关于孩子教育方面上的许多观点都与我不谋而合,并且比我的想法更加具体、更加深刻。比如培养孩子有一个稳定而深入的专长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比学校的任何人(包括教职员工)都要厉害,而且这个专长要和纯娱乐活动区别开;重视写作能力等。
另外,书中时时流露出浓浓的人文主义关怀的气息,使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本书的译者在后记中也对此褒奖有嘉。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像作者那样发自内心的去关注每个学生,那该有多好。
通过中文标题使我在了解书的内容时产生严重误解,我把这个“懒”理解为平常意义的不愿做事,依此读引言竟然完全不理解。
于是我将“懒”看作一个未知的字又读了一遍,才明白原来该“懒”代表输出衰竭,无法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就,无法得到他人的肯定,进而自暴自弃。
而且也不仅仅指孩子,也包括成人。
比如有段时间里我一眼书也不看,因为我觉得读书没有一点用,同样,看电影、打游戏也觉得没有任何意义,急功近利的我认为只要所看所玩无法有效转化成价值那就不用去做。于是我很苦恼。
这时的我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懒”,因为我是打心眼里不想去做。而孩子的“懒”表现的更纯粹一些,如很难把思想转换成文字,不能有效、协调控制自己的肌肉,有记忆问题等等。
一个问题,如果将原因剖析清楚了,然后对症下药,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对于“懒”也是如此。
“懒”由内外两部分原因造成,先来说外,外指环境、氛围,说穿了就家庭和学校,其实关于孩子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源于这两方面。
根据现实情况,学校方面因为班内学生众多,老师能做到的非常有限,所以关键还在于家庭。而家庭贵在有个良好的氛围。
可喜的是,家庭的贫与富不是教育孩子的决定因素,只能说具有促进作用,家庭氛围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外往往决定了内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整天争吵的父母他的孩子势必会显得自卑、孤僻,进而不愿意学习。再比如,父母成天玩网游、看韩剧,孩子会是什么样呢。
适时的鼓励,将乐观、积极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就会对内产生深刻影响。
解决办法重点说写作。
作者强调写作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治愈“懒”比较有效的办法,因为写作本身能让孩子学到如何整合各种大脑机能。当然,别的活动如踢足球、参加军乐队、制作模型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写作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它与书写、口语表达、阅读与算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跟单纯的说不同,首先你要能把它写出来。
可不要小瞧这一环节,我就是个典型例子。一般人都是两个手指“捏”着笔,而我是三个手指“缠”着笔,这样握笔很有力量,弄的桌子都来回晃但这是错误的握笔方式。书中也指出,我这属于用手腕而不是用手指控制笔,专业词汇叫“手指失认症”。错误的握笔方式直接的后果就是不愿意写,这点我深有体会,不愿意书写写出来的字也就不会好看。正确的握笔方法:握笔点在离笔尖大约两厘米处,笔与纸面大约呈45度角,用大拇指和中指来掌握大部分的运动,食指随之运动(但是要调节对笔杆的压力)。
清晰的书写要以稳定的口语能力为基础。
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我很感激小学时的班主任姜红梅老师,她让许多像我这样曾经内向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主动。在她的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是有奖励的,个人可以增加小红花,若是小组举手的数量较多可以每周一的下午和老师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通过奖励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办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阅读是创作的根本。个人的想象力、词汇量、社会经验等毕竟有限,通过阅读他人的优秀作品,对于开拓眼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很必要的。
算术像写作一样,不但需要连续的有序化,还需要快速检索能力和强力的现用工作记忆,甚至对注意力控制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以上这些如果做好了对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而单就写作本身而言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写作说到底就是流利并清晰地表达想法,不管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都要围绕着这一点展开。而最先做到的就是要清晰地陈述问题的本质,想清楚到底要说什么。不断地修改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
对于写作就说这么多。
接下来我想把文中曾经出现的一句话再重述一遍。
培养孩子有一个稳定而深入的专长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比学校的任何人(包括教职员工)都要厉害,而且这个专长要和纯娱乐活动区别开。
这方面之所以没有具体说是因为我还没想清楚,并且作者也没有细说。
但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解决好了将受益终生。因为这个专长领域会不断地激发你的进取心,使你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进而取得巨大的成就。
最后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题目叫《先知》。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将孩子视为另一个我,去完成我想去做但又没能做的事,这是自私的行为,而过去我却认为这是对的。现在看来这是错误的。我能做的,就是引导。把自认为最有用、最基础的本领教给孩子,之后就看孩子自己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