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么一段话:
你父辈的收入,决定了你的起跑线;
而你的收入,同时决定了你孩子的起跑线和父母辈的晚年归属。
作为父母需要知道,自己赚钱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体面的生活,这样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因工作而认识的人脉圈,也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强大的信息人脉圈,这个也是你可以给你孩子拉开同龄人至少10~30年差距的选项。因为只有你努力了,你才可以教会你的孩子努力的技巧。同样的道理,你自己无法成功,也无法传授给自己孩子其中的经验教训。所以这其中的道理,是可以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好多富二代和官二代,他们借着父母创造的平台,过着轻松而舒适的生活。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年纪就承担了不该这个年龄段成担的责任。
而这件事也悄然在我身上重演,我的邻居和我们,邻居两人均在县城上班,并且都是不错的单位,所以他们的孩子顺利报进重点班级,而我们两口子都在乡镇上班,所以我们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同时他们经济条件优越,所以孩子上着一节80的钢琴课,上着美术、游泳、舞蹈,而我们的孩子呢!只能有羡慕的份。
同时我和我的丈夫,他家里父亲是公职人员,每月定时会给家庭带来收入,所以他消费观念比我强,买东西买高质量的,只要自己喜欢的就会弄到手。
而我父母是农民,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庄稼、收粉面、当电工、收土豆……为家里补贴费用,所以生活过的拮据,养成了我省吃俭用的性格特点。从两个不同的人身上就能看到两个不同的家庭的状况。
因为我们的父母肯勤劳吃苦,所以送我们上了大学,我们学会了父母勤劳朴实的性格,所以考上了工作岗位,每月拿着稳定糊口的工资。而那些父母懒惰,供不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早早让孩子辍学步入社会队伍,所以他们只能靠体力劳动获得收入,当然有的人没有文化也打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那样人少之又少,一般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辈们不努力,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让我反观自己生活,忽然有种头顶发凉的感觉,如果我们安于现状过着这样的生活,那我的孩子将来会有怎样的生活?父辈们生活很艰苦,但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奋斗的路上,而我们虽然是工薪族,但工资少的可怜,而且多少年念书养成了懒惰的状态,只是干着必要的事,对我们的子女有什么影响,他们又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我们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的孩子学习呢?
发观下来,发现我们身上让孩子学的东西少的可怜,而且生活的拮据,让孩子养成舍不得花钱的习惯,给孩子带来更底的幸福感。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赚取更多的钱,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他们未来才可能生活更幸福,甚至孙子辈、重孙辈才一步一步走上正道。
所以有时候不要怀疑早起的价值,更不要怀疑阅读的价值,还不要怀疑这一篇日记的价值,它让我学会反思,看清当下的状态。
通过写这一篇日记,我知道自己学习力度不够,需要继续加强学习,早起实现财富加速,不要为了小钱,耽误自己的一生,耽误孩子的一生。
只有做父母的赚到了10万元,孩子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力冲20万元;只有做父母的赚到了20万元,孩子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力冲40万元;只有做父母的赚到了40万元,孩子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力冲80万元;只有做父母的赚到了80万元,孩子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力冲160万元;只有做父母的赚到了160万元,孩子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力冲320万元。
这是一个亲身经历、耳濡目染的人生经验积累过程,而不是说大话讲道理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