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就是目标,是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目的,目的贯穿于我们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在古代,“目的”并非名词,而是作动词解,意思是用眼睛看着箭靶的中心。“的”就是箭靶的中心的意思,如成语“一矢中的”。“目的”一词大有来头,与唐高祖李渊大有渊源。
据说唐朝窦皇后出身豪门,本为北周皇亲国戚。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她气不过说:“要是我是男儿,就可以去帮助舅舅了!”其父连忙捂住其口,告诉其不可乱说,但私下却对女儿的胆识感到佩服,于是下定决心为其寻个好婆家。
窦家在大门后设一个画有孔雀的屏风,应婚的男子只要射中孔雀的眼睛,便可娶窦女为妻。消息传出,全城震动,许多王孙贵族慕名而来,但都没有射中。唐高祖李渊听说后,手发两箭。一中孔雀左目,一中右目,两发全中。于是窦家小姐就嫁给了他。
李渊称帝后,窦女就成了窦皇后。现在我们很少有人去想这个词语背后的含义,因为它实在太普通,理解起来也没任何困难。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词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足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