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47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47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2-18 05:30 被阅读0次

    44 为什么我一烦恼起来就困惑得什么结论都得不出来?

            能够带着纠结活着是“成年人的条件”。 真正想好好养育孩子的话,难免会出现很多麻烦事,让人烦恼不已,又困惑不解。

            烦恼和困惑本身不是问题,而明明存在问题却不好好思考,这才是问题。我们这些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也一样,要是从来没有经历过迷茫,也从来没有遇到过困惑,还真做不了心理咨询。有忍耐这种心存烦恼、困惑和纠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我称之为“纠结保持力”。

            人们都觉得忍耐内心的痛苦和纠结实在太让人难受了,所以常常试图去避免烦恼和纠结,迅速选择一种结论了事。“我没有错”“是我这个当妈的错了”,像这样不分青红皂白,轻而易举地下结论的确方便又简单。但其实如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思考:“我这个当妈的有可能错了,但也有可能没错,到底是不是我的错呢?”毫无疑问,这种思考是非常耗费能量的。

            在心理咨询当中,在来访者说了一番充满矛盾的话之后,咨询师能否把这些全盘接受是非常关键的。不要说“你这话说得很奇怪啊”,而是换个角度想想“也可能确实是这么回事”,这样就能训练自己的“纠结保持力”了。

            对于那些将来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纠结保持力”呢?我认为讲笑话很管用。当学生正自以为讲得精彩绝伦的时候,我在一旁插嘴说个笑话,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时学生们会哄堂大笑,但过后,那位学生会思考:虽然像是开玩笑,但河合老师说的话可能有道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内在的纠结。这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教育。

            瑞士的苏黎世有一位著名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医生费里茨,这位医生是个四处播撒“纠结种子”的人。一次我的朋友去了由费里茨当院长的医院学习,回来后却说:“从来没那么生气过。”原来,由他负责的一个患者申请圣诞节回家,于是我朋友就去和费里茨院长讨论这件事。费里茨院长斩钉截铁地说:“不行。那个患者应该而且必须待在医院里。”因此我朋友用尽全力说服了患者,让他在医院里过圣诞节。然而,在圣诞节当天,费里茨院长突然去了那位患者的病房,看了他一眼之后说:“你圣诞节要待在这里吗?圣诞节应该回家过,赶紧回去!”于是患者非常生气:“院长都让我回家过圣诞,那个主治医师怎么回事啊!”我朋友气得要命,跑到费里茨院长的办公室大吵了一番,结果费里茨院长只是“哈哈”地笑了几声。 其实,费里茨院长最初的想法的确是觉得不能让那个患者回家,但是在圣诞节当天看到患者之后,就觉得“还是让他回去更好”,这在费里茨院长的心里完全不矛盾。他是在每时每刻观察患者当下的状态,据此做出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决定而已。所以我们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说的话常常是朝令夕改的。我们会毫不在意地说着矛盾的话,所以每当别人说“老师,您说的话自相矛盾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应“哦,自相矛盾了啊,哈哈哈”这样的玩笑话,把矛盾的种子四处播撒。

            家庭这个地方,融汇着父亲的历史和母亲的历史,所以在根本上就存在着如何调整两者矛盾的问题。能够让人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到内在的纠结,这也是家庭的意义所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是说“不行”来制止孩子好呢,还是说“等一等”来观察一下好呢?这就是纠结。尤其是在今天,按照与父母相同的方式行事基本上已经行不通了,所以大家不得不每件事都自己思考,重新想出新办法,这也是当今父母们的不易之处。 而且现在的学校都在教些不矛盾的东西。比如在学校里,“纠结保持力”少的孩子就显得很聪明,他们在老师提问之后,毫不犹豫就能立刻说出答案。而且那些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根本不存在什么纠结。可世间正是因为一件事有很多种答案,所以才趣味横生啊!在双方发生争执的时候,听了一方的说辞,再去听听另一方的讲述,基本就会发现双方都有他们各自的道理。而且现在连家庭也变得像学校似的,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培养孩子的“纠结保持力”。

            内心怀揣着很多纠结的同时,又能够有耐力忍受下去,这就是我所定义的“成年人”。

            我的回答和思考:心的力量需要在一次次碰撞中成长,直到可以坦然面对内心的冲突。另外,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一心多用是会降效的。面对战与逃的时候,越是理性思考越是难于快速决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最好的父母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ij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