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程是和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变化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的,它大体上经历了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
物质层面:清政府为了自救搞起了一场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来巩固衰老的封建制度的,在文化上企图以西方近代科技思想来弥补儒学的不足。
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去西方学习技术。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冲击和动摇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有助于近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制度层面:早期维新派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提倡民主,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从而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观念层面: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对文化变革也就进入观念层面近代化的阶段。
他们认为要从根本上变革,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出了“重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高举个性主义、科学民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把唤醒“国民之自觉”作为根本任务。到20世纪初,科学与发展以成为强劲的社会思潮。
新文化运动后,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而新文化也在伦理、心理层面展开了近代化的进程。这样,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