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归宿 ——稻草人之生死

归宿 ——稻草人之生死

作者: Emm忆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8:30 被阅读0次

      归宿,归宿,不如归去,圆此生宿。

      故事看了许许多多,偏生这样一章《稻草人》叫我无任何想法,暗中恹恹。叶圣陶老先生一世著作等身,唯独,它,让我想到颇有禅意的“不如归去”,细想这便是不同罢。

      稻草人在麦田里动弹不得,只会扇扇子为主人驱逐麻雀,他兢兢业业,比狗和牛都要勤劳。兴许是巧合,他这个“死物”瞧见了主人家的田被啃光,想呼喊老太太回来,却无能为力;渔妇的孩子生病,为了生计,只能舀一瓢湖水给孩子喝,他想给孩子煮一壶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要被丈夫卖掉的女人被逼得跳河,他想上前阻挡,却爱莫能助;躺在地上的鲫鱼求他将之放回水中,他却无力而为,看着鲫鱼活生生死去。最后,一夜之间目睹了几件人世惨剧的稻草人砰然倒地。

      如此的情节,我亦说不出什么,只暗暗庆幸稻草人倒下了。记得诗人卞之琳的《断桥》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并非扭曲诗意,在我看来,“你”就是世间的生命,“风景”便是恒古不变的日月星晨,或是所经之事。那么稻草人即是“看风景人”,但并不是绝世美景落入其眼中,而是悲剧。知其为悲剧,却不能伸出援手,善莫大焉,稻草人倒下了,是它的归宿,在人世走过一遭,死去莫不是对它心灵最好的安慰。

      透过《稻草人》,社会现象在中间穿梭游刃。多数人所不知的平民心酸事通过稻草人的感官表达出来。构造了高官不知平民苦,夜深人静默默诉的社会背景。当老太太哭得肝肠寸断,鲫鱼死去,孩子病重,女人跳河已逝的结局呈现在眼前,更是展现了底层人民孤苦无奈的一面。稻草人更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路见不平,却不得不吞声忍耐的形象。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曾指出过,死亡是一种结束的体现,或是去向另一个世界的开端。《天蓝色的彼岸》一书也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死去的人们的各自牵挂。我可以理解《稻草人》中抨击社会的力度,却更向往于整个故事的结局。

      归之,宿也。宿命之中,轮回生死,人之常情。稻草人是有他的命的,他的出现是为了保护粮食,他的死去是为了看见悲剧的心痛。这是他一生的意义。同样故事中的一干人又何尝不是作者为他们安排的宿命,命已至此,倒不如他无所求,圆此生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千年一去,竟没有谁比李白苏轼更懂得归宿为何物。于李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于苏轼,是人间有味,清欢而安然;于稻草人,便是在生死已尽时,忘却人生苦难。

        归宿,归宿,归而悠然,宿命至此。

    《稻草人》一文为叶圣陶先生于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活动期,中国遭到列强势力割据,形势不容乐观。此文通过稻草人之眼,透视整个社会,真实描写了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以前语文老师曾经讨论过童话的意义,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童话是写给成人看的"。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鲁迅称《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在我看来不仅是因为叶圣陶先生是首个根据中国国情写出童话的人,也是因为这其中的故事显然反应了当时社的会环境与政治格局。儿童或许看了是对稻草人命运的同情,与生命消释的悲伤;但对于成人来说,看到的是一个国家奄奄一息的命运与渴望改变的激情。历史上的正反面评价我无法概述,仅凭我的角度来看,叶圣陶先生此文,文笔优美细腻,结构精巧,内容结合现实社会生活,给予儿童关注现实关怀周围之人的意识同时,也呼唤了国人爱国热情。我由衷的敬佩着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学家,文学家,作家,他们在那个年代里用自己的笔墨写出一片战场,用自己斗志昂扬的思想与敌人博弈,最终一起成为了民国时期的那一篇浓墨重彩,被后人牢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宿 ——稻草人之生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m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