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的绝唱之作,于2016年5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上映第一周票房不佳,5月12日,其出品人方励于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的方式恳求多排片,一时将该片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该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传承技艺的故事。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深谙唢呐吹唱技艺,在艺术的追求之路上一丝不苟。在唢呐技艺的传承上,他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行事,只将“百鸟朝凤”的曲子传给一位接班人。同时,他也严格遵守中国传统的尊卑秩序,道德平庸之辈,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听到“百鸟朝凤”。新一代唢呐艺人游天鸣是师傅信得过的接班人,他是师傅的恭顺者,在新时代中仍然努力遵守着师傅那一代人的规矩。
一方面,《百鸟朝凤》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西方文化艺术冲击下的尴尬境地。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我们培养80后、90后等新一代的孩子们学习钢琴、小提琴、芭蕾舞、水彩、油画等西方技艺,而相应的学习二胡、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们却相对少很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力的增强,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在该部影片中,焦三爷只能有一位接班人能学到“百鸟朝凤”,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此规矩未免太过于封闭保守,不利于唢呐精湛技艺的发扬光大,大有清朝末期固步自封之姿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需要国家重视、政府鼓励、资金支持;二是需要各行各业中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们付出实践行动,将更多的类似《百鸟朝凤》的文艺片颁上荧屏,多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等。
另一方面,《百鸟朝凤》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优劣之处。从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技艺严于律己的一丝不苟追求上来看,中国并不缺乏工匠精神,我们亦可以通过央视纪录片《手艺》中窥斑见豹。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工匠精神没有深入我们中华民族普通大众的血液里,从《百鸟朝凤》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听到“百鸟朝凤”,自古以来,我们的高端工艺品、精美艺术只是服务于上层阶级,平民百姓很少能接触到,平民百姓接触不到精益求精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如何谈及大众化的工匠精神?因此,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我们应该秉持着存优去劣的态度,将焦三爷勤恳严谨的艺术态度发扬光大,重新审视传统的尊卑观念、师生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