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买了个北鼎养生壶,特别贵,但特别贴心。北鼎配好了各种各样的汤料包,每份汤料包的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加多少毫升水,按哪个键,每个键按下去分别要多少分钟,断电后加什么调料。
我严格按照刻度说明,极其耐心地等了一个半小时,煮了一壶无花果蜜枣瘦肉汤——这大概是我从艺多年,煮出的最好喝的汤,味道刚刚好。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喝不到好喝的汤了。
每样食材都有它的最佳温度,每种汤也有它最佳的食材配比,凑足一切条件之后,再耐心地等上该等的时间,少了不出味,多了太浓烈,在合适的时机下合适的量,再小白也可以煮出不错的汤。
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很重要。
//
美国棒球界传奇人物泰德·威廉姆斯曾经创下单个赛季打出400次安打的成绩,垄断70年无人可破记录。他说过自己的成功秘诀:把击球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当球落在“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即使有可能因此三振出局,但在不合适的击球区去挥棒会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
投资其实也一样。
最近在研究基金定投。之前零零碎碎看各种公号文章,关于基金定投很多作者会提到,即使是在最高位开始定投(比如2007年那个夏天),坚持几年后,随着成本的分摊,也会拥有正收益,所以,基金定投是不择时的,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时机。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基金投资除了一些有分红的基金外,大部分的基金其实赚的是净值增长收益(即差价)。即使基金定投是可以降低成本的(具体计算可见这样赚钱也是极好的),但如果购买的价格能尽可能低,最终赚的收益就可以尽量地高。
这跟购买固定收益产品不同,固收产品在初期约定好了预期收益,你持有的时间越长,收益就会越高,收益按照天数算——基金的收益根据净值差价来,跟天数无关。
那么,基金定投也一定存在着“最佳击球区”。
//
雪球上有个研究指数基金的大神写了本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他沿用了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作者,巴菲特的老师)挑选股票的方法来选择指数基金投资的时机。
选股票时常看的一个比率“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盈利),跟我们常说的收益率不太一样,日常很难直观地与其他投资品种进行判断比较。格雷厄姆就把市盈率倒过来,创造性用了“盈利收益率”这个概念,即股票盈利/股票市值。
这样就相当于是把股票当成了一种特殊的债券,盈利收益率就是它的利率。
格雷厄姆晚年对一生的投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购买股票的标准:
1、 盈利收益率要大于10%(即市盈率在10倍以下);
2、 盈利收益率要在国债利率的两倍以上(2017年3年期国债利率为3.8%,5年期利率为4.17%)。
基金其实就是一篮子股票,所以可以把基金看作是一个拥有很多业务的大公司的股票,业务范围就是基金的选股范围。
如果我看好一只基金,觉得它会有净值增长的可能性,那么在确定好“买什么”之后,是“什么时候买”的问题,这时候不妨参考下格雷厄姆的这两个标准。
指数基金因为指数会每日更新公布市盈率,可以简单沿用这个标准;而其他的基金,借用的方法可以去查看基金过往的历史记录,统计出它不同的估值区域,在低估区域进场,在高估区域离场(比如XX基金有10%的时间净值在1以下,80%的时间净值为1~2.1元,10%的时间净值在2.1以上,那么可以在净值为1以下的时候定投,净值在2.1以上的时候定期卖出,其他时间Hold住不动)。
//
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公号更新到今天,也说了不少的东西,但终究是纸上理论,所以我决定开始一场基金定投实验。
投资了70多年,还因此占据世界首富多年的股神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上还说到他有些投资错了,有些投资理念不对。这世上讲投资的大家那么多,我不知道哪个是绝对正确。那么,就让事实说话吧。
基金定投实验的计划其实在周二就写好了,只是因为还没真金白银实战,所以没挂出来。在正式开始后,会定期更新投资的实际情况,供小伙伴围观参考。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