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何帆老师的书《变量》时,其中提到一个人叫何志森。
何志森是建筑学的博士,但是他教学生的东西很有意思。
“他教学生怎样去盯梢,怎样去观察街心花园里的流浪汉,怎样去看城管抓小贩,怎样区分流浪狗和家养狗的活动范围,怎样在春节送人的礼物中装上GPS定位器,跟踪礼物被一家人送给另一家人时沿途留下的足迹。”
而他的理由是,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读这部分的内容时,我觉得有给到我一些启发。
学术研究者喜欢坐在屋子里指点江山,讲起理论,分析起问题来头头是道。
问题是,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容易去分析清楚。
就像菜市场里面的经济学,如果不是真的深入其中,不是去跟里面的小贩们实地沟通,又怎么能很好地理解?
就像你去跟一个没有养过孩子的心理学博士了解育儿知识,远不如去找那些真正一把屎一把尿养过各种孩子的妈来的实在。
魔鬼在细节当中。
一般情况是,我们很容易依赖头脑里的结构化分析,依赖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依赖于过去的经验。
但是,现实的真相很多蕴藏在不一定能言喻的细节中。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我觉得单纯让信息流经头脑并不一定能有助于我们作决策。更好的,应该要尽可能让它们流经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我们要同时用脑子、用眼睛、鼻子、耳朵等多种感官来阅读信息。
所以,在面对问题时,选择去让自己置于问题所处的场景中做实地考察,显然更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你想更好地了解你自己,可以选择随时随地记录自己在各种场景中的所思、所想、所行,记录你的时间、金钱流向。
又如,你想了解某个行业,除了看书,应该选择去跟这个行业里的人面对面交流,甚至去实地观察他们的日常工作状况。
这实际是一种“跟踪”式的学习方式。
就像何志森说,“跟踪是连续的观察”,不仅是观察,还要是连续的观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