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听到最多就是两个字裁员。
仿佛是一夜之间,所有公司都在裁员。
然而,其实情况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因为,说实话,身边的人相当一部分公司是相对稳定的。
至于类似滴滴的裁员,则是自从网约车大战结束后的飞鸟尽,良弓藏。
基本上所有人对于裁员的解读——都是经济下行,造成所有人的钱都不多,所以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是从前那么多钱去哪里了?
从前也是这个社会,也是这些人,也是这些事情。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
那这种不行,会不会是彻底不行了呢?
就如同,一个人一天吃三碗米饭,如果第二天,他只吃一碗了,如果不是极限的情况,比如生病等等。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同样的一个社会经济的起伏,如果不是出现战争这种极限的情况,那基本也不应该出现这种过山车一样的起伏。
现实是,这种情况出现了一遍有一遍,仿佛是经济当中的梦魇一般。这次的起伏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裁员。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反常规的经济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对于我们思考又有哪些呢?
这几天,在读一本新书,叫做《第五项修炼》。
上面提到一个概念“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事件,都不是突发事件,都是一系列的渐进和变化之后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的。
比如,我们都有拖延症的习惯,那么搞定拖延症,是不是只要有意志力就行了呢。肯定是不行,我们要制定目标、要环境、有计划、有精力,身体要有支持我们改变的条件,如果身体不健康,还有硬逼着自己来,那就是在找事了。同样是做一件事情,有人的睡5小时,其他都用来做事。有的人身体,就必须睡够8个小时才成。
如果我们不考虑这种客观性,只想用意志力强行改变,说实话,事实证明,大部分都没能克制拖延症。
因此,基于个体事件,去判断一个结果,用单一的因果解读一件事情。是非常有漏洞的。
而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从系统思维角度,思考一下裁员裁员潮背后的客观原因,以及豆豆自身都未来的一些思考。
文章仅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想要交流,可以加都豆豆的微信“mengjiangxx”
01裁员思考-系统延迟
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大的系统,经济起伏的本身也是这个系统多因果互动的结果。
因为多因果的互动,造成原因本身所产生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隙才会传导过来。
美国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的一篇关于“蝴蝶效应”的报告,其大意为:一只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
经济系统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与蝴蝶效应也有非常大的相似度。只不过对于经济来讲,影响经济的系统之中,有三大部分组成。
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应。需求和供应之间靠市场进行链接。我们以供应方为大家举例,帮助大家思考一下,系统的延迟是如何影响经济的起伏的。
供应方,本质来说是产业。而产业的划分,不是说农业,工业这些方式的划分。更合理的划分手段应该是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而市场需求部分,又有批发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一个实际的产品链条,比这些步骤实际上还要长很多。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面临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给上级汇报工作或者给下级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当环节过多的时候,我所传达的信息一定失真,这还是在中间环节的正确的传达的情况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普遍的公司的公司都在推行扁平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多层级管理,让团队的交易成本过高。因为一个信息从决策方流转到执行方的成本变得非常高昂。至于什么是交易成本,请大家自行科普。
在《第五项修炼》当中,作者提出一个啤酒游戏,用很有趣的方式,给我们解读了系统对的延迟,对经济的影响。
假设你一家零售商的老板,你的店里啤酒的销量非常的稳定,而且作为常规的消费品,他的起伏也会一直很有限。
而且从事实上来讲,刚需的消费品的需求一定是相对恒定的,他的起伏一般只和人口数量有关。你每周的啤酒销量是10瓶(好吧,你这个可怜的商人)。突然有一天起的你的啤酒销量变成12瓶。
这时候,你就要向你的批发商进行订货,批发商收到的订单是12瓶,可是对于批发商来说,他在提供给你12瓶啤酒的同时,为了避免需求在出现起伏,他可能会备货24瓶。这样就能应对需求起伏和生产商断货的问题。这时候,其实需求已经被莫名其妙的放大了。
于是他要向渠道商订货24瓶啤酒。而渠道商考虑到刚刚的因素,备货数就变成了48瓶,而原先备货只需要40瓶。而当这些东西经过层层的环节传导到上游生产商的时候。
生产商发现,自己的产能无法应对这么大的需求的时候,生产商必然需要扩大产能。产能扩充,就要购买设备、招收工人。
可是实际上的问题是,需求并没有扩大那么多,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就是产能过剩。
而产能过剩的传导是需要过程的,等到真实的需求经过各种途径传导到生产商的时候,可能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当真实信息,被传导到生产商的时候,这时候,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收缩生产和裁员。这就是系统延迟带来的后果。
当然单纯靠系统的延迟是支撑不了出现这种问题的,所以就需要另外的一个变量-误判。
02裁员思考-系统误判
这是我找到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谣言,根本原因在于,人对客观的世界进行误判,造成了这种非理性的结果。不过在经济学上,这本质也是理性的。
刚刚的啤酒故事里面,到了批发商,他已经把需求进行人为的放大,他放大行为本身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正确的逻辑。
可是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他实际上出现系统性的误判。
当整个系统当中的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正确的行为进行放大的时候的,整个系统必然就面临了崩溃。因为客观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增长。这种正确的错误造成了结果一定是产能过剩。
在整个故事当中,每个人的意图都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每个人都是想服务好客户,都希望产品在市场当中平稳流通,都想避免问题的发生。每个角色本身都对未来的事情进行了合理的预期,都依照这些合理的预期做合适的决定。这些决定不但有良好的动机,而且符合逻辑。大家都尽职尽责。可是就是错了。
因为整个系统当中的所有人都出现了误判,这种误判当经过的环节足够多的时候,这个误判就会被放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最终的结果就是上中下游的所有产业人都开足马力生产,整个经济呈现一片的繁荣。但是,我们知道,需求并没有出现巨大的增长。那这么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去哪里了,产品全都变成了厂家、批发商库房里面的存货。
存货到了一定的地步,商家会发现卖不动了,于是就要清库存。那生产就会停止增长。当所有人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都不敢生产,更不敢扩大产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经济衰退。
因为整个系统中所有人都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事,结果系统出现了误判,系统的误判造成系统崩溃。经济系统的崩溃,传导到我们的个体身上就是裁员。
说道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难道我们就逃不开系统的枷锁吗?必然受到系统的影响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老师讲过一个概念,叫做第二曲线。大家可以自行学一下。
至于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大家可以看一个叫做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案例,看看当一个人处在做一个系统当中时候。是如何被系统裹挟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的。
03-裁员会不会过去
说了那么多,我估计所有人最关心应该是这个,裁员会不会过去。经济到底是不是真完了?
其实并没有,因为人的需求一直在,生产停滞后,需求并不会停滞。因为客观的需求只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这些积压的东西今年卖不出去,明年也会卖出去。当库存触底。生产必然又会开始,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任何经济活动,本质都是需求推动的,只要需求还在,经济的起伏永远都是短线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的本身实际上系统需求的延迟,和人对需求进行了误判造成了非理性的结果。
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素有经济出现了寒冬。
不过既然是经济寒冬了,寒冬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