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两次结婚,两次离婚,有一儿一女。故事就从他第二次离婚后写起。他的第二个妻子玛德琳和他最信赖的朋友格斯贝奇私通,把他撵出了家门。他不但被迫离了婚,还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这使他受到沉重的打击,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他的朋友——他过去的挚友,格斯贝奇。他那么信任他,甚至在遗嘱里指定他为遗嘱执行人与保护人。
他的妻子——玛德琳,风姿迷人,容貌漂亮,才智超群。为了讨取新婚妻子的欢心,他辞去了一份极为体面的教职,并且动用继承来的两万元遗产,在马萨诸塞州的路德村买了一幢很大的旧房子。
可乡居一年后,玛德琳改变主意了。她要到芝加哥去。
赫索格便给芝加哥又写了谋职的信,而且还给格斯贝奇找工作,为他们一家东奔西走找房子,帮他装修房子,为他家的孩子找私立学校。
但在芝加哥住了一年后,玛德琳要求离婚。赫索格爱妻子,更舍不得和小女儿分开,但玛德琳坚决不愿再和他保持这种婚姻关系,他只得尊重她的愿望。
离婚后赫索格才明白,玛德琳为了摆脱他,事先和格斯贝奇做了多么周全的准备。 他们还散布谣言,说赫索格的精神已经失常。
赫索格痛恨他们:
“格斯贝奇会高声大嚷‘我爱你’,或者是‘这一点我相信’。但就在你被这套‘信誓旦旦’所感动的时候,他会把你偷个精光。他能把事实真相搅得没一个人能了解。”
“我常常想,要是她死了,我就可以把女儿领回来了。有时候,我知道我即使见到了玛德琳的尸首,心里也不会有丝毫的怜悯。”
他的想象中有过这种意图,用一支枪,或者是一把刀,干掉他们,心里没有感到恐惧,也没有犯罪感。一点都没有……他觉得他需要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他作为被迫害一方的权利. 他的愤怒是如此强烈,如此厉害,如此杀气腾腾,充满了血腥味,简直近乎疯狂,以致使他的手指和双臂都渴望着想立即把他们掐死。虽然他对自己有质疑“我的天哪!这个生物是什么?这东西认为自己是个人。可是究竟是什么?这并不是人。但它渴望做个人。像一场烦扰不休的梦,一团凝聚不散的烟雾。一种愿望。这全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什么东西?它可能是什么!这并不是永恒的渴望。不是,是完全会死的,但是有人性。”
在他的老家,他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一把父亲以前用来防身的手枪。他把这枪藏到口袋里。
当他的车子开往玛德琳住的地方时,他身上的生命之弦拉得紧紧的,它疯狂地颤抖。他并不害怕自己的生命之弦被扯断,而是害怕他应该做的事不能成功。
他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带着清白的良心去杀人的,是他们自己开启了理当挨杀的大门。死是他们应得的报应。他有权杀死他们。他们甚至会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死去,不需要别人的解释。当他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会不得不甘受惩处。这都出于仇恨。仇恨是生命中最强有力的东西,远远超过任何别的力量和动机。在他心里,她已经是他的杀人凶手。因此当他能自由行动的时候,他能毫无悔恨地朝她开枪或把她掐死。”
他来到目的地后,他看到却是格斯贝奇给他女儿洗澡的一幕。格斯贝奇用浴巾给她洗耳朵,洗脸,擦鼻孔,擦嘴巴。他给她擦肥皂,冲洗,用她的玩具小船舀水浇她的背。“他这副样子也许是假的,但他是没有真实表情的......他有特别虚伪和粗俗的热情的声音。”赫索格所痛恨的一切特点,全集中在他身上。他看到格斯贝奇在琼妮身上淋了干净的水,自己费了好大的劲站起来,摊开一条大浴巾,替她擦干身子,擦得很认真,很彻底。接着又用一只大粉扑替她扑了粉。琼妮跑出去了,格斯贝奇在擦洗浴盆。赫索格左手摸着包在卢布中的手枪......这时候正可以开枪打死他,弹膛里有两颗子弹......但是子弹仍留在弹膛里。赫索格轻轻地从垫脚的水泥砖上下来,重又悄悄地走过院子......用这支手枪杀人只不过是一个念头而已。
当赫索格亲眼看到这个现实的人在给琼妮作一次现实的洗澡,亲眼看到这件事情的现实真相,看到这样一个丑角对一个小孩显得如此温柔,他原来要使用暴力的打算变成了一场戏,变成了荒唐可笑的念头。他并不打算使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十足的傻瓜。只有自我仇恨才会导致他去毁灭自己......
《赫索格》一书展示的世界是混乱的,人心是莫测的,但作者仍然坚信人性是不灭的,人类是有前途的:“事实王国和价值王国不是永远隔绝的”“不论外表上显得怎样精明世故,人总有其纯朴的人性的一面。”就是对格斯贝奇这样的人物,作者也着意写了他对妻子的温顺、对孩子的柔情,他替琼妮洗澡的一幕,触动赫索格内心的柔软,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歹意全消——这柔软和感动,拯救了格斯贝奇,亦拯救了赫索格。
本书作品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丰裕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是人的精神却变成了缺乏爱情、亲情、人道主义、尊严和信仰的一片"荒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对物质生活感兴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虚情假意、漠不关心、极端疏远。赫索格的危机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危机。所幸的是,他的困惑、迷惘终于在自己的不断反省、追问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类休戚与共”的信念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灵魂的家园。
“只有自我仇恨才会导致他去毁灭自己。因为他的心是 ‘破碎的’。他的心怎么会被这样两个人打碎呢?……他在小巷里逗留了一会儿,庆幸自己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赫索格和自己达成了和解,亦和世界达成了和解。"某种程度上,慈悲为怀的信念,而非残忍的以暴制暴,赋予我一种道德上的胜利,让我能够坚强地走下去。"(萨克思语)维克多 雨果亦曾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仁爱、悲慈之心挽救了赫索格,亦救了格斯贝奇。“他的呼吸恢复了正常,而能够自由呼吸是多么美好的事!”
活着是美好的。
世界"应该爱那些爱他的人们" 。他开始原谅甚至爱上了他的敌人:马格林和贝斯格奇。
人性有一种本源的美好道德情怀:善与良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