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父与子女之间,理解万岁。无论父爱以什么方式存在,它都是无私而深沉的。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发生在自己身上。
小小说:父爱,从有声到无声
看着车窗外的小贩一直在起劲儿地叫喊,杨默突然有些恍惚,那年回家过年,他和父亲吵架,窗外也是夹杂着小贩的叫喊声,他记得很清楚,假期并没结束,他却急切地要离开家回北京。因为春运火车票难买,他是坐了汽车卧铺回去的。他一刻也受不了父亲的唠叨了,哪有当爸的这么唠叨的。
爸爸这样唠叨,无非就是因为他的工作。杨默本科读的是护理专业,现在是北京一家公立医院的助产士,虽然自己的工作待遇很不错,但丝毫赢不来父亲的理解,父亲埋怨他的工作不适合大老爷们,太丢脸,还会无缘无故地又扯上什么不孝顺的罪名,一直劝杨默辞掉那份助产士的工作,早点回家结婚。杨默的心里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也有不服劲儿的怨气。两人吵架也常常是因为这个导火索,为了面子,他们谁也不肯让步。
其时,他总是觉得,父亲太不理解自己;其时,他很想念妈妈。
去年冬天,凌晨的一个电话惊醒了他,是妹妹打来的。原来爸爸突然中风了,亲戚连夜送他去了医院,杨默简单问了几句,就匆忙赶去了火车站。父亲的情况不太好,看到他的时候已经动弹不得,嘴巴呜呜却说不清楚话,妹妹就在旁边轻声抽泣。
杨默请了假,专心照顾父亲。他已经不是从前趴在母亲床边哭的那个少年了,母亲虽然不在了,他身边还有个读高中的妹妹,还有父亲--那个让他牵挂却又不愿靠近的人。
“默儿……”父亲醒了。
“哎。”
然后又是一片寂静。自从父亲生病后,这样无声的交流几乎成了常态。
经过治疗和护理,父亲的身体已经好多了,四肢也可以简单活动,现在正在康复治疗阶段。但是因为局部神经缺失,他的话很少很少,他不再唠叨,不再说杨默的工作,也不再说他不孝顺之类的话。杨默渐渐习惯了这种无言的交流,这样他反而觉得轻松,反而能够静下心来面对父亲。
人总在重大事故或者疾病面前,产生很多感触,也会放下很多事。这场疾病,令父子关系缓和许多。但是躺在床上的父亲却常常欲言又止。
终于,假已经续到不能再续,杨默开始考虑要不要辞掉工作回家来,他决定先回趟北京,再做打算。
走那天,杨默一大早来到父亲的病床前,收拾整理了一番,又简单嘱咐了妹妹几句,捏了捏父亲的手,出了门。等待开车的时候,他从包里摸到了一张折叠的纸片。
杨默疑惑地打开纸片,是父亲写的!应该是妹妹送自己出门时候偷偷塞进包里的吧,他想。纸张展开,歪斜的字,落笔时重时轻,还有一些不流畅的波浪线,可以看得出父亲写字时候的认真和艰难。
“默儿,最近你辛苦了,你妈走得早,我对你们两个有亏欠,我不懂怎么照顾好你们,可我能做的都做了。以前,我只想着面子的事儿,现在想想那些真的不重要。只希望你好好的,照顾好自己,过好当下,和未来。”
杨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父亲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妈,很辛苦。内心里,自己从来没怨过他,从不觉得亏欠自己。只是不喜欢父亲对自己工作的干涉,还有那些和外人一样的言语,刺痛内心。他一直不能释怀的,正是父亲和外人一样对自己的不理解。
然而这封简短的信,让杨默的内心彻底融化了。也许是生病后的父亲释然了,说了这些年想说而没说的话,都是内心深处的话。
父子俩在这场病中,虽没多少言语交流,但是心却打开了一个口。父亲从这些年的付出到慢慢接受儿子的照顾,在慢慢接受这个心理落差的过程中,幸福渐渐渗透了进来,理解和释然也随之而来。
这时,车站哨声响起,就要开车了,杨沫收起思绪,认真收好那张纸,默默地再次望向窗外,脸上是微微笑意。
父亲说得对,要过好当下,和未来。
小小说:父爱,从有声到无声写在后面:这个周日就是父亲节了,第一次尝试在公众号写小小说,小小说是一种平民艺术,我非常喜欢。虽然觉得我的想象力已经远不及中学时候,但是却比那时候努力码字。并且,我尝试从一个男性视角写。
孩子的一些想法不被父亲理解和支持这种情况,我相信在每个家庭都多多少少存在,之所以设定男主角的职业为男护士,而非广告设计或者IT行业,除了因为从小到大我对医院的熟悉,也是因为,这个职业可以凸显小说里父亲与儿子的矛盾,从而使矛盾更为读者接受。
护士是一个辛苦又无私的职业,而男护士更是少之又少,不止家人不理解,社会上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也曾见过男护士,在部队叫做卫生员。年轻的小战士们各个都是能手,都是万金油。回到地方,男护士这个词被刻意化了,所以也希望换起更多人的理解。
(#5179-张阳-迟日未央-橙子学院码字岛第八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