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说2019《对谈麦家》中,麦家老师说“写小说很难,生儿子很容易”,说“自己是人下人,自己是奴隶”。其实好的创作是一个与自己的内心不断斗争的力气活,是一个延续数年,甚至是数十年,斗争和折磨的过程,写小说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发生在主人公心里的活动,首先在创作者心里就曾流淌一遍,一个不能够被自己的创作打动的作家,写出的东西同样也打动不了别人。
作家多少都有一点执拗和偏激,因为只有这样在创作中才能够长时间坚持本心,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万老师把读者比喻成女神,个人觉得特别的贴切,阅读本来就不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他需要的不是理解,而是一种代入感,能让多数读者急主人公所急,感动主人公的遭遇和思想的作品才能广为流传。一个优秀的作家最擅长的就是创造这种既在情理之中,又意存在想不到的共鸣的冲突,万老师讲“一味地迎合市场,反而得不到市场;要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就做自己,反而可能引领市场”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家写作需要灵感,灵光一闪的情境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很多作家都是夜猫子,需要利用自己独处的时候深入的思考,灵感总有枯竭的时候,始终思如泉涌的人好像并不存在,特别是已经成名的作家,当创作资源逐渐枯竭,而读者却翘首以盼时,其中的痛苦更溢于言表。
晓说2019《对谈刘慈欣》中大刘在谈到“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等经典想法时就曾介绍过他创作中的心得。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刘是个习惯于长期独立思考很久很久的人,具有决对独立,逻辑严密,自成一体并且牢不可破的三观。他说他在长期偏于一隅的独立思考中形成一种特别的写作习惯,就是没有产生颠覆性的思维冲击灵感之前不会创作新的作品,他随手带有记录灵感的笔记本,记录的内容就像黄金一样珍贵,他一方面会在不断的沉思中收集和积累灵感;一方面就像撒味精一样,将这些颠覆三观的灵感嵌入到每个新的作品之中;让人最叫绝的是这些想法一旦用过一次,以后就不再使用。就大刘私下透露,灵感就像相声中的包袱,有很多也是不能引起共鸣的,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一方面源于热爱,而更多的是一份对读者,对作品的责任。
创作不易,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绝对不能轻易涉足,这是诸多大师给我们的忠告。
网友评论